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社区医院的发展阻碍

2012-03-03 17:48 来源:三九健康网 

自1997年首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院)在全国试点开始,历经十年风雨飘摇,不但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还在百姓心中留下了阴霾。那么,如何让其更好地分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缓解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现状?怎样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市民愿意、放心地到社区医院看病?只有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努力,社区医院才会越来越向成熟化迈进。

想说爱你不容易

社区医院被称为社区居民家门口的医院,其最大的优点是方便:无需跑多远的路,也不用忍受大医院那种排队大半天,看病两分钟的苦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甚至有的社区医院门可罗雀。

现象:门诊冷热不均

早上8点左右,记者来到北京中医院,大厅人头攒动,门诊挂号处的窗口前长长排着3条大队,中间还不时地穿梭着号贩子的身影。虽然时间尚早,记者却注意到,挂号处的橱窗内已经挂出妇科专家号已满的字样。这儿妇科的专家号,早上5点就开始卖了。不过其他科的还有,你去协和看看,更难排。一位家住通州区的韩女士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真正地体会到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艰难与无奈。

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挂号处更为壮观。据说,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大楼外面,每过中午,租躺椅的就开始排起长队,每张租金10元。晚上7点之后,大厅外面依然站满等待挂号的人。有的租躺椅,有的席地而坐,有的租铺盖。晚饭时分,三三两两的号贩子就会出现,本来14元的专家号,在他们手里至少300元才能成交。

下午1点左右,记者看到301医院门诊的挂号处开了4个窗口,每个窗口前面都排起了几十人的长龙,拥挤的人群使宽敞的门诊大厅显得格外局促。咨询台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天不是双休日,人已经是比较少啦。呼吸科诊疗室的门口,很多患者正在等待就诊。随机咨询的几位患者中,有很多仅仅是来看感冒的。

然而,一些社区医院的候诊大厅却空空荡荡,有的一天仅收治一两个病人。北京丰盛医院、二龙路医院都是规模比较大的社区医院,科室齐全,但下午两点过后,医院内就已经冷冷清清。

丰台区的长峰医院的门诊处,虽然只有一个窗口,但挂号并不需要排队。大厅里来看病的患者稀稀落落。每个科室门口也只有零星的几位患者在候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