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病人手术后的抗排异药骁悉(化学名:吗替麦考酚酯),对于换肾人来说并不陌生,这药,算得上是救命药。
可是,你知道吗?在杭州,有4家医院销售的骁悉,身份成谜,来路蹊跷。
2010年至今,这批骁悉,流转包头、济南、郑州、杭州等地,牵涉金额超过千万元。
救命药怎么了?
昨天,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解密这起非法经营药品案:药,都是真的;但经营方式却是犯法的,一些违法者倒卖谋取暴利。
一盒药的身价变迁
在杭州一家三甲大医院,身为乙类药的骁悉,价格并不便宜:0.25克、40颗,零售价是617.7元。
一般来说,肾移植病人每天要吃4颗,每个月可以开3盒。
杭州的肾移植患者吴女士用医保卡买药,个人只付了123.54元。 但是一转头,她就把药以差不多2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吴荔明。
不仅如此,她还向其他享受医保政策的病友“买”了这些药,加价卖掉。一进一出,余钱就落入了自己的口袋。
吴荔明把所有的药品收来之后,就拿着安徽、包头等地医药公司的送货单,把药卖给了杭州天目山医院、虹桥医院、钱江医院和临安市中医院下属的一个门诊部。送货单上的单价,从500元到600元不等。
吴荔明的“上家”,不只吴女士,山东济南的移植病人张某,是其大户。
从2010年6月至今,吴荔明用这样左手倒右手的方式,销售药品价值超过千万元,仅吴女士一人就给他10余万元的骁悉等药品。
一张送货单,勾出神奇销售员
吴荔明是谁?他怎么被发现的?
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办案人员告诉记者,2010年11月,市药监局稽查支队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杭州天目山医院有限公司使用的骁悉,来源可疑。
现场调取的有关票据显示,该药是从安徽华源医药公司和包头市京华医药公司购入的。但执法人员经过仔细检查,在众多送货单中发现了一张可疑票据:该送货单显示,销售单位是包头京华公司,但盖的公章却是安徽华源公司。
甲公司的送货单,为什么盖有乙公司的公章?
与骁悉同时销售到天目山医院的药品还有普乐可复、新山地明等进口药品,都是病人肾移植后抗排斥用药。
这些药品如果是假药,后果将非常严重。
执法人员立即安排检验鉴定,经鉴定后发现,涉案药品为真药。
调查显示,同批号骁悉,全部在浙江省内流入终端使用环节,事实上并没有销售到天目山医院正规记录。
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流通环节的管理规定,医药公司是不可能从医院或消费者手里再购进药品的。那么,同批号的骁悉,为何出现在安徽、包头两家医药公司的送货单上?
于是“神奇业务员”吴荔明浮出了水面。
专案组分赴包头、郑州、呼和浩特等地,在当地药监部门的配合下,调查发现:吴荔明并非包头京华公司的业务员,也就是说,吴荔明只不过借上述公司的名义,让这些药品披上了渠道合法的外衣,然后销售至有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