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媒体评论

杭州日报:“活熊取胆”是剂变了味的药

2012-02-08 11:25 来源:三九健康网 

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又将重启上市计划。就在一年前,基于亚洲动物基金等多个动物保护组织对其“活熊取胆”生产方式的质疑,一度“上书”至福建省证监会,才使得这项听上去足够“残忍”的上市计划,能够被搁置考虑至今。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有关归真堂到底能不能上市的话题,会持续发酵,企业方的意见大致为,我现在技术很好,用的是无管引流技术,不会对月熊产生伤害,你不让我这么干,就有打压中医的嫌疑;而动物保护组织的观点是,“活熊取胆”再怎么做都是残忍的,这不符合一家具备社会责任感企业的作为,何况现在熊胆的主要成分熊去氧胆酸完全可以被工业合成。

为了避免在无谓的口水战里雾里看花,首先得厘清下“活熊取胆”是味什么药。仅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味药的生产过程并不难理解,加上此前也曾有多段公益视频流传于网络中,令人震撼——一头月熊被横困于铁笼中,身上插有多根导管,仅有一只熊掌伸出笼子之外——这也就是所谓的“铁马甲”引流,月熊一旦进入到这个环节,每天除了被取胆,剩下的就是等死。

对于这般质疑,归真堂有着自己的说法,说自己已经不用“铁马甲”了,取胆对月熊也不会产生痛苦——至于这般解释,我想,一头常年被取胆的熊到底痛苦不痛苦,可能也只有它自己知道。

如果归真堂的说法真的成立,也就是说在取胆技术层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仅凭这点,成就不了他谋求上市的主因。但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是市场所需,单举一个例子,以熊胆粉为主要原料生产“痰热清注射液”的上海凯宝医药公司,历年来就凭此种药物的销售业绩,获利颇丰。由此及彼,同样让人担心的是,一旦归真堂上市成功,从现在的百来头月熊取胆,会不会因为市场所需,而一再增加?

这正也是众多动物保护者所担心的问题。那么,“活熊取胆”难道真的是一味无解的药,非得从月熊身上去取?这显然不是。一直致力于科普扫盲的民间组织科学松鼠会就此发表过博文,称,“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熊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熊去氧胆酸,该成分可以通过合成获得,与天然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即使以传统医学的角度而言,其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等效用,更可以以其他草药来替代之。”

由此看见,“活熊取胆”并非一味单一的神奇药丸。我们可以理解病急乱投医的苦衷,由此才会出现“绿豆大师”张悟本、“泥鳅教母”马悦凌的另类市场,当然这只是个因,仅属于科普力度不够。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企业一味逐利的原则,才使得“活熊取胆”这剂药即便现在有了可行的替代品,也不愿潜心研究,仍然采用残忍与简单的生产方式,使之在文明社会变了味。

(责任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