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归真堂”)提交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谋求在创业板上市一事引起社会关注,多家民间动物保护组织联手表示将坚决抵制归真堂登陆资本市场。
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认为,对归真堂再次谋求上市感到“十分震惊”,归真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熊胆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企业之一,如果在交易所上市,其规模就会变得更大,就会伤害到更多的黑熊。
据医联网编辑了解,证监会对归真堂的上市申请目前正处在征求意见中,能否上市仍存变数。
无管引流不是恶意捕杀
在归真堂的官方网站显示,其全资子公司拥有中国南方最大的黑熊养殖基地,是一家以黑熊饲养、繁殖、科研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化的企业。目前,该公司主要利用人工繁殖的第二、三代黑熊获取熊胆原料,符合《国际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关于野生动物产品利用的要求”,采用高科技人工无管引流熊胆汁技术(即造瘘手术),实现了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获取熊胆的战略性转变。
所谓无管引流,实际上是在黑熊胆囊部位人工制造一个微创通道,并于每天早晚使用伸缩性塑料管插入其中引流胆汁。整个程序是:将黑熊以食物诱惑引进铁笼站立并固定;之后将蜂蜜及牛奶混合饮料置于黑熊嘴边,在黑熊进食过程中进行引流;待胆汁稀疏后即拔掉塑料管,密闭创口。
据医联网编辑观察,此次争论的焦点在于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认为,活熊取胆是个残忍而不必要的行业,一家以活熊取胆为主业的企业,不应获得上市批准。但不禁要问,归真堂公司自身拥有上千亩的生态养殖基地项目,计划养殖黑熊1200头,归真堂产品的原料是全部由自家养殖的黑熊身上提取而来,而且并没有肆意夺取黑熊的性命。按照这样论点的推理,那么类似肉联厂这样的企业,首先必须关停并且所有人不能吃肉。
保护动物不应让社会倒退
熊胆入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国家药监局的网站上查询可知,目前以熊胆为主要原料药品的厂家有近200多家。2010年,以熊胆粉为主要原料生产“痰热清注射液”的上海凯宝药业登陆创业板,也曾遭到亚洲动物基金会的指责。
2006年12月,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门指出:“熊胆作为中国独有的中医药宝藏,已入味123种中药,其独特的止痛消炎的功效目前尚无其他药物可替代,且目前大量的患者需要依赖这些药物治疗,因此,在找到好的替代品之前。中国目前不会设定取消‘养熊取胆汁’的时间表。”
医联网编辑认为,饲养黑熊取胆一头相当于220头黑熊免遭猎杀,是以小种群保护大种群的很好的措施。假设如果严格到连人工饲养的家畜都不可以为人类所用,那么我们首先就是要关闭所有的肉联厂,其次皮衣、皮鞋、羽绒服等所有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行业都需要严格控制,那对于人类的发展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其实,虽然人类一直标榜着自己是高级动物,但人类发展的文明无论进步何种程度,还是都无法脱离大自然生物弱肉强食的本质。
企业要严格自律才能进入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企业不惜采取污染环境、屠杀濒危保护动物等低级的做法,来达到最基本的原始积累。随着中国逐渐进入世贸组织,我们的企业家也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模式,在为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背负起社会的责任。
医联网编辑认为,因为归真堂的养殖基地项目属于制作成品药产业的上游,如果运营不好将会是归真堂公司业务上的成本“包袱”,此次归真堂提交IPO申请谋求在创业板上市之前,要自身企业生态养殖基地项目保证进入到可持续发展阶段。
如果归真堂公司真能顺利通过审批上市,医联网呼吁,归真堂作为一家涉及公众健康的上市公司,在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作为回报股民的同时,应该尽快研制出一种无创提取胆汁方法,最大限度地做到保护到黑熊做到一个上市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至于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和能否顺利登陆创业板,医联网将拭目以待,并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王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