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饮食保健

蒙牛问题奶再查:牧场无驻站员 产方无检测记录

2012-01-09 08:47 来源:三九健康网 

元旦已过,蒙牛“问题奶”事件渐淡出公众视线,然而,蒙牛仍欠消费者一个明确的答案。

  现代牧场也被业内视为“问题奶”最可疑的来源之一。

  奶牛养殖

  部分存放饲料的仓库地面还有水迹。

  农户将收割的牧草送往牧场。

蒙牛“问题奶”调查:

“问题奶”曝光后,现代牧场负责人称蒙牛没到该牧场调查过

牧场无蒙牛驻站员 生产方无检测记录

依照蒙牛的解释,饲料发霉导致乳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然而,饲料发霉或许是肇事源头之一,但“问题奶”的关键究竟在于蒙牛内部监测缺失,还是生产环节存在纰漏?

记者日前深入蒙牛“问题奶”生产源头——四川眉山市追根溯源,试图探求“问题奶”真相。

溯源第一站

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公告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事情曝光后的第三天,蒙牛集团称,产生问题产品的原因在于,一批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原奶质检疏忽导致了问题发生。但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蒙牛称暂时无法追查。

潮湿本是四川气候的特点,饲料是否极易霉变?蒙牛对奶源的监管如何?其内部质检流程又如何?为求答案,新快报记者将调查第一站锁定生产方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下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

眉山生产基地是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

蒙牛工作人员:生产基地不接受采访

2011年12月28日,新快报记者来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基地入口附近,竖立着一块令人玩味的告示牌——“要赢得好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已足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来就会不同了”。

基地主要有四栋建筑物,分别为蒙牛原奶存放处、主生产车间、饲料存放处及蒙牛餐厅。在原奶存放处的屋顶上,“建设世界乳都,打造国际品牌”的口号十分醒目。

在向门卫通报记者身份后,蒙牛公司便出来了一位自称姓吕的办公室接待员。新快报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欲进工厂内参观该公司乳品生产流程。吕小姐告知记者,公司任何对外沟通以新闻发言人为主,若进入参观需经上级同意。等待数小时后,新快报记者仍未被获准进厂参观。据悉,不少同行也在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吃了闭门羹。

而此前,蒙牛对外态度并非如此。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曾于2008年8月、10月两度主动邀请媒体团对其生产过程和奶源基地参观,考察其安全生产状况。

如今,“问题奶”事件再度爆发,蒙牛大门却不再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