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今天上午,上海市卫生局向媒体通报,截至11月20日,今年上海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94例,艾滋病病人 509例,死亡病例64例。上海市报告艾滋病发病上升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今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增长幅度较历年明显下降。上海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498例,艾滋病病人1813例,死亡307例。
继续落实免费抗病毒治疗
据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介绍,2011年1月至11月20日,本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94例,比2010年同期增加11.5%。艾滋病病人509例,死亡病例64例。相比2010年报告感染者数较2009年增长29.0%,今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增长幅度较历年明显下降。
徐建光指出,上海通过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使艾滋病发病明显下降。
今年,本市国家级和市级监测点增至45个,全面覆盖17个区县7类高危人群,共监测18296人,其中HIV抗体筛查阳性55人,梅毒筛查阳性79人,HCV筛查阳性1061人。全市118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共检测样本2422906份。 74个艾滋病自愿免费咨询检测点,1月份-10月份共接待了25921人次的咨询,发现阳性患者302人,较去年同期上升21.3%,自愿免费咨询检测点已成为本市发现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今年,本市继续落实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为本市户籍和居住在本市的外省市户籍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和检测随访服务。今年新增抗病毒治疗病人515例。今年1—10月,累计为2818例感染者和病人提供了4227人次的医学随访和心理咨询服务、3844人次的免费CD4细胞、病毒载量等常规检测。
市血管办不断加强科学合理用血和自身输血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相关医疗机构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提供免费治疗。
截至10月底,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筛查16余万例孕产妇,较2010年同期增加33.0%,为发现的6例阳性孕产妇提供了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目前尚未发现有新生儿感染情况。
艾滋病发病得到有效遏制
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为全面加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切实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本市今年还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的防治体系。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加强管理,结合本市防治工作实际,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中盖、中加和全球基金艾滋病等国际项目,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本市卫生、教育、公安、妇联、民政等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落实了对生活困难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将艾滋病致孤儿童全面纳入孤儿保障制度;加强了对性病治疗等内容广告的监管;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流动人口安全套发放服务管理模式;将艾滋病防治作为重点内容纳入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建立了“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实践基地”。
今年,本市通过发放《党政干部艾滋病防治读本》、播放宣传片等开展宣讲。各部门积极行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艾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如教育部门落实了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内容;计生、农业、禁毒等部门发挥各自网络优势,向育龄人群、郊区农民、吸毒人群宣传防治知识;民政、总工会和妇联等部门,充分利用婚姻登记、农民工学校、女职工学校、妇女干部培训等环节,加大宣传力度;团市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机构,以青少年、高校学生为重点对象,开展“牵手红丝带”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