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医院“号贩子”缘何屡禁不止?

2011-11-17 08:43 来源:三九健康网 

“号贩子”倒号、炒号、卖号给挂不上号、焦急万分的病人。“号贩子”缘何屡禁不止,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场

  病人花高价从“号贩子”手上买号

11月14日上午8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大厅内外人流如织。记者来到门诊大厅外的花园里,故作挂不上号很着急的样子。20分钟后,一个穿着卡克衣的中年男子来到记者身边,低声问“你需要专家号吗?”记者答“有胸外科的专家号吗?”中年男子答复“我这里哪个科的专家号都有。”当看到记者表示想再等等时,这名中年男子又走到其他人面前,继续去推销“专家号”了。

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老人见状后主动与记者交谈,“如果真的挂不上号,还是花钱买个号吧。”这位老人来自宜宾农村,原以为只要一大早来排队就能挂上专家号,没想到希望落空了。他无奈地花了100元钱从“号贩子”手上买了个专家号。“那么远来了,总要看了病再回去呀。”老人说。

记者调查发现,华西医院10元的专家号,经过“号贩子”手后,要卖到100元或数百元不等。

  析因

  钻医院便民措施的空子

2009年5月,卫生部在全国三甲医院推出预约实名挂号制,旨在杜绝“号贩子”,让患者能够挂上专家号。“实行预约实名制挂号后效果良好。”华西医院宣传部负责人廖志林告诉记者,医院采取实名制和银行卡并举挂号措施后,几乎断了“号贩子”的门路,过去最多时的几百人下降到现在的几十人。

可就是这剩下的几十人,仍然钻了华西医院便民措施的空子。该院门诊号有七成是通过预约方式挂出去的,三成是可以通过当天在门诊部挂号。为了不让那些没带身份证的患者能看上病,医院出台了临时就诊卡制度,患者可以预约一周内的专家号。有的“号贩子”天天一大早去排号,时间长了,怕被医院保安认出,于是出新招,通过招募新人或雇临时工去排队挂号;有的则利用临时就诊卡,先预约紧俏的专家号,然后再卖给病人;有的收集别人不用的临时就诊卡办理预约。

廖志林告诉记者,医院便民措施是为了方便患者,但仅因为有“号贩子”就取消好的便民措施不现实。下一步,医院将完善制度,补牢这个缺口。

  建议

  抵制“号贩子”需医患配合

10月29日开始,华西医院保卫部协同成都玉林派出所、武侯区防暴大队、玉林综治办对医院门诊“医托”、“号贩子”进行综合整治。在一周多时间里,驱逐“医托”、“号贩子”120余人,当场抓获现场交易“号贩子”6人,治安拘留3人。

据记者了解,对于那些常年活跃在华西医院的“号贩子”,医院保安人员是非常清楚的,但由于保安人员没有处罚权力,最多只能给予“号贩子”警告。像这次联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号贩子”的专项行动毕竟有限,这阵“风”过去后,“号贩子”们还会活跃在医院门诊大厅。

抵制“号贩子”,需要医院和患者共同努力,除医院加强监管外,患者不要一味只求专家号,缺少了市场的“土壤”,“号贩子”自然会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