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冷”科普中走出“热”时尚

2011-11-14 17:22 来源:三九健康网 

流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社会现象。

科学松鼠会的流行却让大家有些始料未及。

他们把大家心中的“冷门玩意儿”——科普玩的有声有色,而且更让科普活动成为京沪两地的流行。

《南方周末》曾评论说:“科学传播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深刻的理解力、想像力和卓越的表达能力,但是由一群年轻人所形成的自发组织--松鼠会正试图让这一活动变得轻松活泼,甚至成为都市生活的一种时尚”。

图为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与会员活动照片(资料图)

关于松鼠会

2008年4月,一个名为“科学松鼠会”的博客成立,博主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号“松鼠”。这些松鼠多是国内外的自然科学作家,以及供职于科技类媒体的撰稿人。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擅长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使枯燥严肃的科学知识变得有趣。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群博,8个月后,日流量竟达到了3万。现在,有105只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松鼠,通过华语写作的方式,参与松鼠会的工作。

目前,科学松鼠会已成为民政注册非营利机构哈赛中心旗下公益科学传播的项目之一,作为非营利组织享受部分政府拨款。

据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介绍,科学松鼠会的起名来自于一个有趣的比喻,当时的发起者们认为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而他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

与名字的生动一脉相承的是,科学松鼠会的科普文章也都以生动活泼的面孔面对大众,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梁文道称赞说:“他们的科普小品,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

在科学松鼠会的官方网站中,“关于我们”一栏中这样写道:科学松鼠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成立于2008年4月。松鼠会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

松鼠是中国版的“极客”

“geek”译作“极客”或“奇客”,以前是对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计算机癖的称谓,用以形容他们的自由思想和离经叛道的计算机嬉皮士形象。现代的geek含义与过去有所不同,更多是指一群以技术与时尚为生命意义的人,这群人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共同战斗在尖端技术与世界时尚风潮的前线,共同为现代的电子化社会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直到一部美剧《生活大爆炸》热播之后,让人们认识到geek并非只会死读书,他们特立独行却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幽默有种专业的“笑”果。

作为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十分喜欢这部科学宅男的剧集,他甚至在自己光棍节当日的“征婚宣言”中提到,喜欢该片的姑娘有加分。姬十三相信geek们自有其浪漫之处。

他曾在网上发帖,寻找7月2日《非诚勿扰》中的物理男嘉宾,只因这位仁兄写了一封另类情书:“有一天,你在我的参考系里静止,你透过我的瞳孔衍射在我的视网膜上留下一道艾里斑,于是我知道:我的生命经历了一个不可逆过程……”

姬十三说,这是典型的冷浪漫。

松鼠会为何会流行

科普和科学的概念不同 ,科普更侧重于考虑受众群体和读者的心理。姬十三在创建科学松鼠会之前,曾写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科普专栏,他深知科学的小众性决定了科学很难被流行,因为科学的方式是跟人的认知本能相违背的。

姬十三告诉记者,相对于科学的小众性,科学文化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就像《生活大爆炸》中提到的知识,并不是每个观众都懂薛定谔的猫,但是他们一样喜欢,这说明科学文化对于普通观众具有感召力。以我们在2009年出版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为例,集结了54篇松鼠会成员文章,首印6000本很快在当当网脱销,随后又加印了5000本,到目前已经加印到第5次,总印数达到26000册。这样的销量在科普类图书中是非常少见,可见人们是十分喜爱科普知识的,并且也需要科普知识。

但是现在的科普类作家特别少。姬十三透露,在松鼠会初露头角时,常有报纸杂志给他打电话,让他帮忙找科普类的作者,因为国内的科普作者太少,而松鼠会则贡献了这样的一批人。

科学松鼠会除了为作者与媒体提供互动平台之外,“小姬看片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互动,即每期选1到2部科普大片,召集会员们一起观影,在分享科学视觉化大餐的同时,邀请幽默思维的科学专家作点评,参会的松鼠可以全程敞开自己的思想小宇宙,参与交流与吸收。

用上海某松鼠男的话说,“这种100多号人拥挤在上海的新天地,谈论世界的真实性及一些不接地气的话题,着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聚在科学松鼠会里,大家的共同点就是都想:让科学流行起来。

鼓励更多的人加入

而据记者了解,大多数关注科学松鼠的网友都具有一个共性,他们乐于了解未知的世界,乐于欣赏最新的研究动向与成果,具有一定的探索质疑精神,对于谣言勇于粉碎,对于新知乐于推广。

被问及科学松鼠会今后将如何发展时,姬十三十分坦率的说,目前科学松鼠会的作者还十分有限,因此希望收揽更多的普通作者加入到科学松鼠会中来;也会考虑让一些科普界的“大腕”加入,因为大腕本身就具备很大的号召力。同时会逐渐与各地的有关部门合作,进行科普教育方面的活动。另外,图书出版这个虽然不太赚钱,但却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会持续的做下去。把科普书籍做成畅销书籍也是我们的动力之一。

事实上科学松鼠会将科学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每个人在自己学习或者工作的领域中发言,既增加了文章的专业度与深度,也增加了公信力,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尴尬。

姬十三透露目前关注科学松鼠会的读者文理比例为4:6,这比大家想象中文科生的比例要多,这就说明非理工科出身的人对科学的需求也很大。他坦言,目前在科学松鼠会中的每个松鼠都承担起科学传播者的角色,试着“贩卖”科学,让科学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我们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一起加入科普传播中来”,姬十三说道。

“2011年度中国健康教育特别贡献奖”投票火热进行中,请为科学松鼠会投上一票

(责任编辑:晏霏霏)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