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仅仅是房间条件好,有的附带“一对一接诊”等特殊服务价格高昂仍需求火爆,设特需病房的医院普通床位大都紧张。9月20日,齐鲁医院,1000元三天的特需病房,一位产妇刚刚搬离。这种收费不菲的特需病房非常“俏”,想入住得提前一个多月预约。
两个月前,济南的邢女士想给两岁的女儿做脊柱手术。她抱着孩子跑了好几家医院,都被告知因没有空床位得排队等候,最少也要半年多。
“只要有钱就能住。”正在她泄气时,其中一家三甲医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她可以让女儿住进特需病房,这样就能及时手术。但各项费用,要高出常规费用三五倍。四天后,女儿动完手术出院,整个治疗邢女士一共花费8000多元,其中4000元为住院费。
记者调查发现,近两三年来,驻济三甲医院的各种特需服务、特需病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发。380元、680元、880元不等的日收费,展示着它的“含金量”,引来诸多高端病号的青睐。
在一些学者眼中,从领导专供到特需病房,公立医院延续的,就像一条从“暴发户”到“贵族”的自我晋升之路,这与“病有所医”的新医改目标和公共责任背离甚远。而这也是公立医院屡遭民怨与板砖的根源所在。
甚至有医学专家质疑,特需病房是否会导致新医改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被架空?
特需病房的春天一个产妇的遭遇
于先生在爱人怀孕6个月时,选定了妻子将来生产的医院。随后,就是不断的检查和漫长的排队。最夸张的一次,各项指标检查完,总共花了一天时间。
令他们不解的是,排队时,总有一些人被护士领着插队提前接受检查。
妻子的预产期到了,一家人想让她先住进医院。但医生总是说等有了临产征兆再去。后来,于先生才知道,医院产床紧张,没有床位。换家医院吧,一打听,条件好的医院床位都紧张,条件差的又不想去,只有等。
这时,有医护人员就建议他们住进特需病房,产妇能享受医院的特殊服务,检查时不用排队,还由主任医师接诊,生产也住单间。于先生夫妇最终预约了特需病房。此后果然享受到了上述特殊服务。
但是,在于先生看来,医院其实是在暗示“付钱插队”。妻子受到的“护理”并不属于“特需”,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过度医疗”。
住这儿也得排队
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称,为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开设特需病房。
特需病房,又称“一体化”病房或者豪华病房,配有单独的卫生间等设施。
在病房内,婴儿床、冰箱、电视机、衣柜、茶几、饭桌等一应俱全。根据房间大小不同,有些医院还细分为小单间、中单间以及套间。在医疗服务方面,特需病房会有专门的医护人员为产妇服务。“住这里的产妇都是冲着高水准的服务来的。”齐鲁医院妇产科一位负责人说,特需病房可以说是为高收入者设立的,产妇“什么都不用带”。
最初,妇产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设了两间豪华特需病房。结果出乎意料,病房异常火爆,从开设以来就一直处于预约的状态,极少有空缺的时候。尤其到了七八月份生育高峰期,等着入住特需病房的产妇,起码得提前一两个月预约。
有钱人买“身份”
即将做剖腹产的朱女士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特需病房预订房间。得知住在三四百元一天病房中的产妇即将在第二天出院,她立即要求护士长安排她入住。
她围着病房转了一圈后,感觉特需病房像“精装小户型”,在这里待产,像待在自己家一样,心情更放松。对于住院期间的高额费用,她表示:“生宝宝是大事,一辈子就一次,该花的就要花。”
上述负责人说,虽然医院不会主动去问这些产妇的职业、家庭背景,但在她们入住期间,在医院大楼前,奔驰、奥迪、宝马等高档轿车一字排开,从车里出来的人,都是衣着光鲜,从外表穿着来判断,来者非富即贵。
记者在各医院看到,设有特需病房的医院产科,普通病房都很紧张,一些孕妇只能加床,或者躺在医院过道病床上等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