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还远远没有终结。
8月4日,位于烟台莱阳的江波制药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此前的7月26日,纳斯达克曾给这家公司下达要求退市的通知,而江波制药则并未向美国证监会提起上诉。
江波制药是此轮中国概念股遭遇信任危机以来,最新一家被动退市的中国企业。显而易见的是,退市风波将不可避免地给这家制药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而自今年3月以来,大量中国概念股在美纷纷被停牌甚至被要求退市。截至当前,已有16家在美被退市,多家企业长期处于停牌阶段。对此国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公司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对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的不熟悉才是造成被做空的根本原因。鲁中晨报记者 张顺军 发自烟台莱阳身处退市风波江波制药选择低调
尽管退市已成事实,但江波制药对“退市”两字仍然较为敏感,迄今公司管理层还没有就退市发表任何看法。
8月4日,位于烟台市莱阳经济开发区海河路25号的江波制药一如往常般平静,坐在门口的保安偶尔将目光从报纸上抬起看一眼门口驶过的车辆。
生产车间上张贴的“江海胸怀,万里扬波”的标语依然醒目。不过,提出这一口号的江波制药董事长曹务波可能很难高兴起来——公司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已被定格在3.08美元/股,这家在美纳斯达克挂牌的山东药企被要求在8月4日正式退市。
对于江波制药的此次被动退市,纳斯达克给出的理由是,江波制药及其董事长阻挠审计委员会授权的内部独立调查,审计委员会无法尽职。这引发了纳斯达克对公共利益的忧虑,于是做出上述决定。
尽管退市已成事实,但江波制药对“退市”两字仍然较为敏感,迄今公司管理层还没有就退市发表任何看法。
8月4日,本报记者赶到了江波制药的总部。公司行政部工作人员在听明来意后表示,部门负责人外出无法安排记者采访。
在本报的再三要求下,上述工作人员将记者领到了一位他们称之为“任总”的办公室,这名任总称,他主要分管行政和生产等事务,对于上市事宜,他不了解也不清楚,并称上市公司CEO金总在公司,随后他打电话帮本报联系,不过在电话中金总以工作忙回绝了采访。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本报记者来到了“金总”办公室。偌大的办公室只有一张办公桌,坐在办公桌前的这名人士否认自己就是金总,并称不认识金总,对退市一事也不了解。
8月5日,本报记者再次联系江波制药CEO金总,但工作人员称其已去济南,无法接受记者采访。
此外,江波制药上市办一周姓人士也对本报表示,公司已经发出公告,很多东西说得很明白,可以关注公告,对于公告之外的东西,他无权发表意见。
由此来看,身处退市风波的江波制药正在最大程度逃避外界的关注。
8年快速膨胀纳斯达克一年即被停牌退市风波已给江波制药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正如此前中国概念股遭遇的信任危机一样,江波制药外在形象已然受损。
按照本报的调查,江波制药在当地具有较强影响力。莱阳当地一名出租车司机称,虽然不及龙大、鲁花这样的重量级企业,但在莱阳,江波制药也是响当当的企业。“发展速度相当快。”莱阳一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员称,江波制药董事长曹务波创业时只是一个倒腾草药的商人,“将草药切成段或磨成粉卖出去,但没想到人家后来发展得这样大”。草根出身的曹务波现在是烟台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烟台市人大代表。
公开资料显示,江波制药成立于2003年8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2007年10月,江波制药通过反向收购方式登陆美国柜台交易市场,2010年6月转板至纳斯达克。
莱阳市发改局相关人员对本报称,江波制药技术前沿,不少药品在业内闻名,是莱阳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现在每年销售额已达数亿之巨。
不过,在纳斯达克实际停留仅一年后,江波制药便被勒令停牌,及至最终退市。
江波制药遭遇的退市风波,会否成为其发展的拐点当前还很难定论。不过,江波制药的退市已引起当地官方的关注。莱阳市发改局资本市场科的岳姓科长对本报称,江波制药的退市不会给莱阳企业上市带来大的影响。她认为,现在莱阳的拟上市公司大多都在寻求国内A股上市,“单个企业的海外上市出现问题不代表整体”。“企业不熟悉国外规则。”这名岳姓科长称,她此前听说江波制药在美上市后也后悔了,而且今年中国概念股在美频频被曝出问题引发了企业界的担心,一家计划韩国上市的本地企业在取得一定进展后“自己退回来了”,想改在A股上市。 16家中国概念股在美被退市做空阴谋还是自身缺陷?
对本次中国概念股危机,也有人将其称为美国做空机构的一场阴谋。
事实上,江波制药并非今年唯一一家在美被退市的中国概念股。
自今年3月以来,大量中国概念股在美曝出财务造假及不满足信息披露条件等问题,纷纷被停牌甚至被要求退市。截至当前,已有16家在美被退市,多家企业长期处于停牌阶段。
对于此轮中国概念股遭遇的危机,外界已有不同的观点。“赴美上市的门槛较低,但上市之后的监管非常严厉,是完全意义上的信息披露。”海通证券一分析人士称,很多国内企业在这一点上不够成熟,因此被抓住了小辫子。在问题暴露之后,国内公司还缺乏有效的应对和澄清措施,因此很多企业被迫退市。
此外,对本次中国概念股危机,也有人将其称为美国做空机构的一场阴谋。8月4日,江波制药一内部人士就对本报称,这波中国概念股危机,看起来更像个阴谋。“为什么国外机构那么热衷地帮你包装,那么积极地帮你运作上市,很可能就是为了之后做空赚取利润。”上述江波制药内部人士称。
早先披露的美国做空投资者的运作模式是:先派人调查上市公司问题,撰写报告并建立空头头寸(一种因预料价格会下跌而卖出或使卖出大于买入的头寸,头寸指投资者拥有或借用的资金数量),然后在资本市场上发布消息甚至借助律师展开诉讼,待股价暴跌后再买回股票平仓,以获取不菲的利润。
在此次中国概念股危机中,美国的浑水公司等机构就获取了不菲的收益。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中国概念股危机中,很多企业的股价跌去了30%甚至还要多。因为美国有做空机制,不少机构获益匪浅。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从年初的做空机构攻击中概公司,到现在的集体暴跌,不难看出背后蓄谋已久,这是一场国际行为。
不过,对于国内普遍的阴谋论的说法,本报财经研究员清平并不赞同。他认为,中国公司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对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的不熟悉才是造成被做空的根本原因。
尽管对原因的分析还有争论,但此次被退市给江波制药带来的财务和形象损失却已成定局。海外市场市盈率偏低上市企业回归
正是因为海外市场市盈率偏低等问题,一些海外上市企业开始自主选择退市,回到香港或内地重新上市。
最新消息指,在纳斯达克遭遇清退的江波制药已制订了明年在A股上市的计划。“现在有很多的融资渠道。”8月4日,江波制药一高管对本报称。
不过他并未回应“回归”的想法是否发生在退市之前。而就本报关心的上市材料是否已经上报等问题,这位高管也没有答复。江波制药上市办周姓工作人员也表示,对于A股上市,现在不便透露。
上述莱阳市发改局资本市场科的岳姓科长称,虽然市场有所传言,但目前还不清楚江波制药A股上市的事情,也没有收到相关材料。
从当前迹象看,江波制药或正在寻找新的融资途径。这和国内其他在美上市的药企行动似乎形成一致。
种种迹象显示,更多的中国药企正在酝酿主动退出美国资本市场。这些企业包括同济堂、奥星制药、天银制药等,他们为此选择的措施是私有化或股票回购等。
有市场人士指出,国外市场估值偏低是这些公司考虑回归的重要动因,去年以来做空中概股的风潮对市盈率本就不高的中国制药板块无疑是“雪上加霜”。也正是因为海外市场市盈率偏低等问题,一些海外上市企业开始自主选择退市,回到香港或内地重新上市。
此前,山东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医药行业企业的副总就对本报指出,他们正在积极回归A股,一方面海外市场融资额不高,而且交易平淡,股价较低,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在国内市场,医药行业板块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发展势头强劲,回归应是不错的选择。
上述券商的分析人士指出,海外上市企业回归有现实的一面,从当前来看,新股的发行节奏依然没有放缓,如果海外上市的这些企业的确优秀,不排除监管层会对此开闸的可能。
不过,据本报财经研究员清平分析,江波制药等被动退市的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归国内A股的难度将超乎想像,“被勒令退市将是一个巨大的很难洗刷的污点”。
显然,对江波制药而言,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尽快消除退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此后如何向监管层面说明被退市的缘由并取得监管层面的认可。
(责任编辑:王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