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下区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一年的门诊量超过30万人次,相当于一家三甲医院的年门诊量。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何会赢得这么多病患的信任?记者进行了采访。
探访:便宜、舒适、有特色
上午9点,记者来到这家卫生服务中心。负一楼是体检中心,80多岁的王思华老人正坐在休息椅上等自己的拍片报告,“这几天有点发烧咳嗽,担心是肺结核,拍个片子心里踏实。”记者在老人手中拿着的缴费单上看到,挂号、拍片加验血,所有费用加起来不到100元。老人说,有一次女儿带她去南京一家大医院看病,几项检查下来,花了400多元。“还是社区医院实惠。”
二楼是输液室,绿色的软皮沙发上,几位市民正在输液。市民葛锋带着17个月的儿子过来挂水,“刚开始挂的时候,小孩哭得厉害,后来看看一旁鱼缸里游来游去的小鱼,注意力很快吸引过去了,也忘记哭了。”记者发现,输液室里还特辟了日间病房,有3张床位,可以方便年老体弱的人躺着挂水。
三楼和四楼分别是中医诊疗区和计划免疫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心的骨折治疗很有特色,不少城北城西的市民也慕名前来求诊。南京军区总院骨科专家杨金城每周会到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谈起这家社区医院的不同,杨金城用了“倾听”两个字。“大医院里排队人多,一上午多少个号要看完,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病人在听我说。而在这里,我会更多地听病人的意见,多沟通交流。”
分析:抓住基本医疗服务做出大文章
“只要你服务到位了,病人自然愿意光顾。”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唐福顺告诉记者,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为白下区城东10.8万人。一开始,的确没什么人来看病,后来,中心转换思路,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基本保障性和康复性医疗上面,在银龙花园一期、二期等居民集中的片区设立7个分支机构,将医生派驻到老百姓家门口坐诊。中心总部也投入100多万,对就诊环境进行改造,增添了计划免疫取号系统、儿童游泳室等人性化服务设施,还添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数字成像系统等医疗设备,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渐渐地,前来看病的人多了起来。周边不少单位还将中心作为员工体检的定点单位。
记者观察
从去年7月开始,南京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一律实行零差价,进价多少,销售价还是多少。对于长期依赖药品差价生存,经营状况又不怎么好的社区医院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何转换思路,走出困境,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分析门诊量节节攀升的秘密,无外乎就是优质、方便、实惠和贴心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每个社区医院都做到了这些,那么老百姓一旦发烧咳嗽,就会首选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不用再挤到大医院去排队了,社区医院也就赢得了与大医院错位经营的空间。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