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出了目标:2012年,全国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将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对国内不少公众而言,有些新鲜,有些陌生。
全科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希望通过这组报道,让更多读者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
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什么是全科医生?他们怎么给老百姓提供服务?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及专家。
离你最近的医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说,全科医生不是新出现的一类医师,过去我国企业、街道诊所的医生,其实也可以称为全科医生。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国的出现,全科医生名称逐渐为人们所知。
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一般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人才。
他们走进家庭、上门入户,为居民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对社区重点人群如儿童、孕产妇、老人进行保健等等。同时,全科医生还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门诊服务。
也就是说,除了在大医院看病的中间时期,看病前在家的日子、住院回家后的康复期这两头,都归全科医生负责。
所以,全科医生是离你最近的医生,也是最了解你健康状况的人,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正因为如此,全科医生帮你控制日常疾病,间接地控制你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把病人首诊留在基层,减少了去大医院看病的人群,有利于缓解看病难。
据卫生部介绍,在我国,上门服务的全科医生是指一个团队,叫做“家庭责任医生团队”,通常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公共卫生服务医生或其他类型工作者组成。
他们采取契约服务方式,给签约居民提供约定服务,按人头收费。当然,也可以开展门诊服务、居民所需的其他服务等,按规定收取费用。
目前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已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四、五年前,上海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开全科医生制度。没有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人,不能受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