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制药被责令停产的消息,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有媒体报道称蜀中制药用“苹果皮”制板蓝根,这一消虽然未经证实,但另一角度上却突显出了中成药质量问题。业内人士称,“苹果皮”企业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药材价格的疯涨。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企业负责人说:“中药材价格上涨,让药企的成本负担如‘千斤锤’。”为什么中药企业会用“苹果皮”生产与之毫不相关的“板蓝根”?答案似乎显而易见——降低成本。
在中药材上涨,制药成本提高的背景下,是否会逼出更多的“苹果皮”企业?
中药材十年来涨价 最猛药企“突围”各不同
中药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使得很多医药企业连连叫苦!
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在所监测的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二国表示,中药材价格今年还将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且近期无降价趋势。
中国中药协会日前发布的《2011年4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数据显示,537个药材品种中,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升价品种有399个,占总量约74%。其中,涨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五加皮、太子参、白前,涨幅均超过了400%。
原材料的上涨,使得药企的利润急剧下降。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中成药企业纷纷使出了不同的“突围”方式。有些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转向投入到原材料价格较低的产品;有些企业选择向上游领域进军,自给自供降低成本上涨的影响;有些企业采取高抛低收方式积极囤积中药材;还有部分企业积极转换跑道,进军日化产品。
中成药价格不升反降 恐催生更多的“苹果皮”企业
中药材涨价,但以此为原料的中成药的价格不升反降,这又是为何?据了解,中成药药厂都不能随便提价。由于中成药零售价属政府定价范围,企业不能自行调整,生产成本的增加只能靠厂家内部消化。
发改委价管处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国家对于中药材并没有具体的价格目录,也没有政府指导价,一般只要求出售方明码标价。中药材市场价格升降,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因此面对涨价,物价局也无权干涉。而中成药零售价属政府定价范围,企业不能自行调整。”
前有一波一波的限价令、药品招标等政策的限制,后有中药价格连续猛涨的压力,药品价格出现了“虚低”的症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药价格连续猛涨,几乎把中药企业逼上绝路。
若中成药企业不能有效“突围”,其后果可能就是失去市场,甚至被市场淘汰。中药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制药原材料上“动手脚”。
由于大多数中药化学组成复杂、成分众多、物质基础不明确,很难用个别指标成分的“量”达到控制“质”的目的。如果造假手段稍微高明一点,造假就不容易被发现。也就是说,药材价格若得不到控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催生更多的“苹果皮”企业。
天津医药集团副总经理赵录生告诉医联网编辑:“就目前看,随着资源环境的变化,好的中药材的价格确实在涨,可比中药材价格上涨更可怕的是中药质量问题。”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陈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