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4月21日, 2011首届全球新药研发战略论坛上,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就发表了题为《分析医药市场环境 寻找创新药物发展空间》的报告。医联网就围绕着国内医药行业的形势,与干老师做了一番交流。
多、小、散、低的局面与行业黄金发展期不匹配
我国医药行业中,存在许多医药企业,可是,企业规模的过小、数量的过多,与世界医药行业联合重组的整体发展趋势相违背并造成生产效率的低下。居前20位的企业销售额的综合尚不足世界销售排名第1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其中一家企业的销售额。
干荣富指出,现今我国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的制剂产品过少。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弱,自主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匮乏。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使我国医药产品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难以进入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
长期以往,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赢利能力不强。多、小、散、低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规范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型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1.83%。而这样的局面,对于我国未来医药市场的发展是远远不适宜的,特别是在201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可能迎来一个高峰的情况下。
在未来的十年,我国将迎来医药行业的黄金发展期,未来5年的销售额超过770亿美元药品的专利期即将结束,随着大量收到专利保护的高价药品丧失了“保护屏障”,高利润将刺激仿制药医药厂商进行市场。同时,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将是行业爆发的推动剂,产业链将重新构建,行业进入新一轮有序成长期。随之而至,也将是医药工商企业加速淘汰与整合的过程,行业集中度必将提高。
企业发展应加强对国家医改的关注
在多、小、散、低的局面与行业黄金发展期不匹配的情况下,干老师就一再强调,企业对于发展的考量,一定要加入国家政策这个影响因素。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新医改及政府卫生支出比例的增加,将持续刺激医药市场的增长。干老师就强调,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除了关注市场、关注竞争对手,更应该关注国家的政策,近几年来新医改的推行,对医药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点。其中,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电子编码监管的推进和要求、新版GSP、药品价格制定原则、药品管理办法的变动,是干老师总结出来医药企业必须关注的行业新政。
另外,干老师还就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统一集采模式、规范各省药品集采规则和操作行为,遏制一些地方政府满足追求政绩、忽视药品质量而无限压价的过激行为,使“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对自产原料通过国际认证的产品,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对于不同质量标准、技术水平的药品应该区别定价;对工艺发明专利的药品应该以价格政策的形式给予支持。
在种种政策之下,干老师还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是医药行业的发展重点,医药企业长信加速生物医药的发展将成为行业的重点,企业应该抓住产业升级的趋势,占领生物医药技术的制高点,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结构,要发挥好药品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等。
(责任编辑:姚青)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