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3月18日,二度叩上市之门的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终于成功登陆中小板市场。本次发行股数2760万股,募集资金约27632.74万元。可是,在企业风光上市的背后,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以及历史问题疑点重重,不仅被爆出历史资产问题,更被指高额销售费用有隐性交易的嫌疑。
2011年2月21日,益盛药业终于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本次发行股数2760万股,其中网上发行2208万股,发行价39.90元,对应的发行市盈率水平为52.50倍。这家二度闯关的企业也终于在3月18日正式挂牌上市,首日收涨0.35%,表现并不起眼。
然后,对于这个中小板的新力军,它是兔年首只获批发行的新股,可是,大家并不关注这只新股首日的表现如何,反而是企业上市之前的种种疑团聚集了许多行业人士的眼球。新、旧招股说明书暴露了企业许多问题,不仅被爆出历史资产问题,更被指高额销售费用有隐性贿赂的嫌疑。
疑团一:低价蛇吞国有财产,涉嫌有人助力
根据益盛2009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益盛药业的董事长张益胜、薛晓民、曲波等六人涉嫌低价将国有资产纳为己有。
据悉,集安制药有限公司为一家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1997年6月11日,注册资本仅有50万元。成立5个月后,企业就出资1632.84万元购买了集安制药厂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抵偿给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的固定资产;1998年6月,又出资1642.81万元收购了集安制药厂的全部流动资产。同年6月25日,集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张益胜、薛晓民、曲波、李方荣、尹笠佥、李铁军签署《集安制药有限公司产权出售协议书》,将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全部净资产出售给上述6人,价格为129.4万元。
行业人士称这是典型的蛇吞象,“50万蛇吞3000万资产”,亦暴露了许多端倪。
首先,益盛药业现任的副总兼财务总监肖波华,招股书上显示,他曾是集安市工商银行的信贷员、副科长、科长、副行长、行长,2001年4月才开始在公司任职。而集安制药厂正式抵押给了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肖波华从银行的职员,摇身一变成为企业现任的财务总监。舆论纷纷猜测,他在当时收购制药厂的过程中如何推波助澜,让集安制药厂在毫无议价的情况下就流入集安制药有限公司手中,自己事后也飞黄腾达。、
其次,按照规定,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与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显然,当时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并没有遵守这一规定,50万对比3000万元,已经大大超过了50%。另外,有媒体调查出集安制药用于收购资产的资金来源是一笔短期借款,当时的短期借款为4224.5万元,其中包括两次1600万元的收购款。
疑团二:非林地栽参项目只种不采?
2009年,益盛药业首次冲击中小板块的时候,就因为非林地栽种人参项目“投资周期过长,存在不确定性”而退下阵来。2011年筹备上市,企业为此做出了修改,可是修改之后,该项目与2009年招股书上则是前后矛盾,令人不解。
根据2009年益盛药业的招股说明书,其6个募投项目共计计划融资2.5亿元,其中非林地栽种人参就占去9029万元,而该项目的预计建设期为7年,第8年开始才进入投产期,预计非林地栽参项目建设完成后产量将达850吨。
当时的募投项目,非林地栽种人参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资金,同时人参生长周期过长,而预计产量还远远大于参未来的市场需求,这一切都决定了这个项目不能通过申报。
在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上,益盛药业虽然保留了非林地栽参项目,但是,其投资比重已经被缩减,13年的运营周期更未在招股说明书上提及,取而代之的是人参种植的土地租用问题。
有趣的是,招股书显示,公司与集安市台上镇两条村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书》,其土地租用期限都为6年。按照2009年招股书人参7年的建设期,第8年投产的情况,那么,此次非林地栽种的人参就会变成只种植不采收。由此看来,益盛药业对于此项目修改后,还是漏洞百出。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