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喜忧参半。医院医疗设备、人才队伍的、技术水平、环境都有了很大发展,疑难病不断攻克,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然而医院昂贵的医疗费用百姓仍难以承受。在国家一系列的医改政策实施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不管如何,有一点不可否认:过去一年中国医改已产生巨大影响。
按照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医改实施方案,我国各级政府要在2009年至2011年的3年间,对医改新增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增投3318亿元,同时确定了新医改的五大任务。2010年是新医改的第二个年份,是过渡的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各项政策在密集出台,医改进展和成效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
在近期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新医改方案“公益性”的总基调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两年来,新医改确定的五大任务中,基本医保任务提前完成,继续向更高水平进军,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尚有近半任务未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有“软肋”,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有待制度化,公立医院改革也还需有序推进。
有人说,2009年是医改政策年,2010年是医改实施年。随着新医改方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重要文件陆续出台,2010年医改进入了“深水区”。
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
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正式在我国16个城市推行。“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被称为整个新医改中“最为复杂艰巨的任务”,改革试点的推进意味着我国备受关注的新医改开始进入攻坚阶段。卫生部部长陈竺坦言医改是世界难题,而在中国的医改当中,难中之难大概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利益链条太长,从药品生产到医疗服务方、医疗消费方,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药品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
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家联系的试点城市是16个,除此之外,各个省市还确定了31个试点。2月份启动以来,受到试点城市的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在已经全部建立健全了领导和工作机制,陆续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和一批配套政策措施,集中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两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对重大体制机制的改革进行积极探索;二是着力推动作用直接的便民惠民措施。根据最近有关部门掌握的情况,虽然时间只有半年多一点,但是在试点城市的工作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一些效果快、群众感受明显的措施初见成效。
公立医院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让这场医改仗打得格外有挑战。公立医院制度的漏洞和不完善,造就了今天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公立医院,而私立医院艰难前行。公立医院这个硬疙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希望公立医院医改后真的做到“便于民,利于民”,这也是医改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