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早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近年来,中国各地基层的医改频频"试水"医改"深水区",为改革积累了经验。
贵州纳雍县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偏远贫穷县。2006年,一家名为新立医院的大型民营医院以非营利性机构方式进入纳雍,改变了当地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
纳雍县百兴镇乐卡村村民胡勰说,在新立医院看病的价格和在公立医院差不多,都可以得到国家资助报销。民营医院设备和技术先进,过去很多在县里看不了的病现在都能看了。一直破破烂烂的公立医院,现在环境、设备和服务也变好了。
"4年的实践证明,纳雍县在医疗领域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医疗资源在市场上合理配置,这个探索思路与中央的医改思路一致,是符合中国基层农村情况的。"纳雍县卫生局局长谌茂业说。
发改委、卫生部等近期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中国将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进一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2007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匮乏、技术薄弱、设备陈旧。
近年来,中国各地基层的医改频频"试水"医改"深水区"。在陕西子长县,由政府主导、力推医院回归公益的医改探索,使子长县医院平均门诊人次费用,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的246元,降至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的87元;住院人次费用由3018元降为1724元。
在全国最早实现新农合医疗全覆盖的吉林省,今年新农合参合率已达96.55%。参合农民患者在40家省级定点医院治疗,最多能报销5万元,补偿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到45%。全省乡级和县级新农合已全部实现联网,50%的定点医院实现了网上审核、即时报销。
面对农村地区庞大的9亿人口,优先发展农村医疗、公共卫生、社区医疗卫生正在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议要求,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
2009年,中央安排资金200亿元支持建设近1000个县级医院、4700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基层就医条件;900多家三级医院与2200家县级医院建立了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培养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加大卫生投入是医改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截至2010年6月底,新农合已覆盖8.33亿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已提高到150元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政府、社会、个人三者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的投入从17%增加到2009年的27%以上,社会投入从29%增加到34%左右,个人支付比例从最高的52%降到38%。
按照《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2011年将是中国冲刺近三年医改重点任务目标的攻坚之年。中国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加大力度,确保实现"三年内投资建设约2000所县级医院,为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医疗卫生人员约190万人次,保证每村拥有一座诊所"等计划目标。
(实习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