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新药研发面临投入经费越来越多、研发难度越来越大的困境,反倒为中药的新药研发带来一定机遇。此外,相比较西药,中药一直以来在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肝病防治、抗病毒、妇科用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标准处处长钱忠直教授说,和西医相比,中药质量控制确实难度更大,因为中药里面的成分十分复杂,生长地点不同、气候变化不同,都有可能导致中药成分的变化,而西药研究的主要是单一成分,相对更为容易。建立既符合我国中医药特色、又能让国际社会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是我国实现中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
对此,分析人士也表示表示,目前中药拥有国际化的条件和优势,不少中药企业也在尝试走向国际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该联合推进中药质量标准的国际化。
而近日,在标准工作方面,中国药典委员会已经向美国药典会提供了99个中药品种和11个化药品种的标准。美国药典会正在复核和修订,目前已经有穿心莲、积雪草、肉桂、青蒿、灵芝等5个中药品种标准收入到美国药典膳食补充剂法典中;此外欧洲药典也收载了4个中药品种,包括三七、拳参、红花和地榆。
这意味着,这些中药已经拥有了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快速通道”,进入国际市场的注册审批程序就能大大缩短。
面对这样的国际市场机遇,中药国际化的发展大势似乎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中药在国内也依然存在各种问题还没有解决,包括中药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尽管近年来中药发展迅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仍然存在如中药饮片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仍缺乏统一的标准,中药饮片行业市场监管职能和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薄弱的问题。
中药在欧美注册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业内人士分析说,药品在国外注册成功后,必须经历市场考验。一些纳入国外医保目录的中药品种,在当地医院和药店卖不动,医生没法开,患者没法用。药品注册是高投入、高风险,但并不意味着高利润。
“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仍处于成长阶段。”刘张林强调,所谓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概念,根据经济学理论,可定义为“使某产业或产品跨国而受世界的共同控制与保护”,分为产品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和产业国际化三个层次。产品上市只是国际化的第一步。
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闫希军更明确的表示:“实际上,并非国内所有的中药都适宜走申报美国FDA这条国际化道路。”中药产品应走多元化的国际化道路,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药的发展之路是要积极投身于国际还是应固本强体于国内?中药发展的首要任务到底是什么?在第五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先生就中药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回答了医联网小编的提问。
李大宁表示“中医药发展的首要任务还是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根本,是要为国家的医改以及整个国家的医药卫生体系、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在这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走向海外的,全局与国际化是辨证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但是中药发展在国内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李大宁认为从中医药管理局出发,“我们考虑还是应该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同时有条件的抓住机会走向国际我们也是支持的。”
中药国际化的发展离不开国内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强大了在国际市场上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日前中国药典的个别中药品种标准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就是对中国中药发展的重要肯定。李大宁认为这对中国中药发展意义重大,“中国中药的一些审批标准、科学研究的数据能够得到最严格的考量,才能做的成功。”
“我们的中药需要有这样的人物,需要有这样的品牌。”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