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市场饱和?不,药妆市场遍地是黄金

2010-10-19 16:21 来源:三九健康网 

药妆系列之十三

在探索药妆市场的发展道路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近年来,国内药妆的发展速度很快,许多医药企业的关注和加入,使这个顿时升温。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有行业人士就在质疑这个市场是否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已经无多余的空间、利润可以去挖掘?

当听到这样的疑问或者言论的时候,我个人则感到很奇怪,中国的药妆市场起步于1998年左右,早前一直是外资品牌的天下,知道2001年起才有国内企业逐步开始进入到这个市场领域中。这么多年来,陆陆续续有企业加入到这个市场行列中,可惜的是,一直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真正的做大做强,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在随波逐流中被淘汰。所以,这个市场并未真正程度地达到饱和状态,距离饱和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其只能说是关注的、竞争的企业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增长。

药妆市场饱和?不,药妆市场遍地是黄金

药妆市场每年有15%-20%的增长率,国内至少有上百家药厂想进入这个领域。而这个增长率在国内这么多不同的行业中,绝不是最低的,它的市场前景十分明朗,有许多可以尝试的空间。同时,在国内的诸多行业中,其距离如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大热门的行业依旧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而这就意味着它并未饱和,更是遍地满布商机。

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从市场的角度而言,药妆对企业仍有无限大的吸引力,其随时可能在这个行业中挖出人生的一桶桶“黄金”。总所周知,近年来进军药妆市场的都是以医药企业为主,而吸引医药企业的首先是一股来自市场的推动力。试问一下,有哪个企业不看重商机与商业发展速度的呢?而这些企业无疑是看中了药妆巨大的市场潜力。

同样是医药企业进军药妆市场的滇虹药业董事长郭振宇就曾经这么描述过:全国有160万家美容店,是药店数量的4倍多,“市场有多大可想而知”。在全球最大的药妆市场美国,药店2/3的业务是销售个人护理、药妆等产品;欧洲药妆产品则占整个护肤市场60%的份额;日本的药店也基本都是药妆店,护肤品占药店销售额的20%~30%。

从这段简简单单的描述就可以知道,行业其实有不少人士对国内药妆的发展寄予高度评价,而其中的每个数字都在告诉我们,药妆的市场前景有多大,其绝对不亚于药品或者其他的产品,甚至要更甚于药品的未来发展。

国内的医药发展形式也注定了这个市场必会壮大起来。制药企业频频推出药妆产品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医改对行业的影响日渐深入,基本药物制度、全民医保带来的市场扩容机会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抓住的。在现阶段的推进过程中,企业还遇到来自招标、价格等方面的挑战。在大变革的背景下,目前医药企业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许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调整,以期顺应医改大势获得更大的发展。药妆正是这些企业做出的一个战略调整。

药店是药妆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在医改大背景下,社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更高比例报销,吸引了许多客户。另一方面,医改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给药店一个明确的位置。由此,多位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医改把药店边缘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型是药店惟一的出路:回归品牌药、多元化经营。所以,很多药妆后来者都将“药店”当作了淘金圣地。

不过,除了市场经济下,新医改下药店的转型等因素外,另一个推动力则是来自互联网等多方面的不同渠道,其也是药妆的第二个战场。在做陈李济的时候,我个人并没有将药妆产品全部押宝在药店身上,而是四面拓展万宁、保健品店以及商场、超市甚至是网络。目前,面市半年的陈李济药妆已在全国发展了18家经销商数千个零售网点。国内药妆企业要想有所作为,除了OTC药店渠道外,还要发力商超路径,多渠道混搭。

OTC作为药妆渠道的一个主打战场,这个能保住存量市场么?未必。那增量市场如何开发?尝试渠道混搭。当许多国内药妆企业在瓜分完毕的药店渠道的时候,不要以为这就是唯一的道路,其他的各种渠道的推动同样药妆发展的一片天,在商超寻找最广大的潜在用户,为了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药妆甚至还在淘宝等网络上搭建了销售平台。而今年刚刚兴起的网络使用、团购同样也是潜力十足的发展渠道,其意味着药妆的发展还有另外的尝新模式。

所以,不要看到市场的密集而停下步伐,药妆市场的前景是无法估量,其非但没有饱和,其还有更多更大的空间可以去挖掘。同时,药妆市场的前景需要的是长时间去挖掘的,并非一时半刻就可以开拓到底的,你无法预知这口井有多深,井底的水有多少。缺乏长期的资本实力,很多想尽快收回投入,忽略了市场培养需要时间和资本的因素,这样,是无法看到中国药妆的魅力与精华的。总而言之,药妆市场是无限大的,而要在这个市场上扬帆,各种力量与意念的支持是绝不可少的。

(责任编辑:姚琦)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