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探索健康管理与社会需求结合之路

2010-09-19 17:37 来源:三九健康网 

9月15~16日,2010′中国卫生人才发展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中央纪委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纪检组组长袁彦鹏、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等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和国际组织等代表共700多人参加了论坛。在本次会议进行中,医联网特别邀请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明先生进行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李明:探索健康管理与社会需求结合之路
医联网特别邀请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明先生进行专访。

健康管理从实践中而来

主持人:健康管理现在在理论上比较成熟了,您也是一个大学卫生教材的主编,目前健康管理理论知识和健康管理实践方面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明:理论和实践当中实际上是没有矛盾的,从健康管理整个发展来讲是从实践中来的。现在健康管理开展的呼声比较高,但是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很多没有确定的因素。比方说如何与医疗接轨的问题,如何进行落地的问题,哪些技术是属于它的专业技术,哪些技术是属于从临床上学来的,这些东西还没有摸索清楚。还有一个就是政策方面,比方说支付方面,到底是老百姓掏钱还是政府掏钱还是说双方各掏一点。最近几年一直在这上面摸索了很多。

从理念和知识结构来讲目前应该是比较成熟,只是说在这个社会上如何跟需求接轨,这个还在摸索。

健康管理借鉴于国外 政策影响其发展

主持人:在美国,健康管理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而在国内健康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国外的经验我们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明:中国的健康管理整个的发展是借鉴于国外的,这个基调是非常清楚,整个开始都是学国外的,包括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的模式都是按照国外的模式来的。这就是说这两年的脱节不是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也不是科学和操作层面的脱节。而是在中国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下,到底健康管理的支付模式和管理的结构,而不是指怎么去管病人,而是说它本身应该怎么样被管理,这个方面没有被明确。导致了大家都看好,健康管理公司很多,但是很多都做的都很小,还是因为整个大的行业发展。前几次我在健康报上也说了,主要因为我们政策还在往前推动,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技术跟国外是很相似的。至于什么时候要达到那个,我估计要看国家政策变的情况。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