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我国制药信用特点:国际市场风险暴露程度更高

2010-09-14 12:27 来源:三九健康网 

整体而言,中国制药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相对较低。2002年以来,制药业的出口比例(出口交货值/工业销售产值)维持在10%左右。尤其是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制药业的出口增速减缓,出口比例出现下降,从而进一步凸显了以内需推动为主的整体特征。2009年1~11月,制药业的出口比例约为8.42%,同比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

但是,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生化制剂与中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与中成药制造)等4个细分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化学原料药是中国制药业出口构成的主体(约占60%左右),出口比例超过20%,远高于制药业整体的出口比例。2009年1~11月,化学原料药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357.65亿元,约占同期制药业全部出口交货值的59.55%。化学原料药的出口产品以反映规模与低成本优势的大宗原料药为主,包括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等,影响化学原料药行业出口景气的因素复杂。

4个细分行业所占制药业的利润占比/收入占比,是各自竞争壁垒及其强度的相对差异的有效指示。这一比例与出口比例的表现具有相对较高的拟合度,反映了细分行业所承受的国内与国际市场风险暴露程度的差异,及其对于细分行业市场结构与竞争壁垒的影响。相对于其他细分行业,化学原料药的利润占比/收入占比指标近年来延续落后趋势,反映出该细分行业因较高的出口比例而承受了更高的国际市场风险暴露,及其盈利能力所获得的保护能力相对其他细分行业更为脆弱。

对于中国制药业而言,国际市场的风险暴露除与汇率、贸易壁垒和摩擦等通常的国际贸易风险因素相关联之外,还与专利制度(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对象等行业特定方面的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化学原料药企业主要向规范市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利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以仿制药企业居多)出口供应API,因此药品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竞争的压力传导(API供应商相对于成品药商的议价能力较低),以及对国外专利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出口依赖的客户集中度风险和(由于药品专利到期非连续性所导致的)难以获得连续的新仿制药批准从而形成新的仿制市场来源(产品集中度)等,均是国际市场风险暴露的表现。

另一方面,部分国内厂商正在发展针对规范市场的仿制药业务,其面临缺乏稳定业务基础的限制,包括获得规范市场批准的仿制药(成品药)有限、缺乏规范市场的运营经验、依赖当地厂商的销售网络、面临国际同业竞争等方面的制约,也是国际市场风险暴露的典型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更高的风险暴露特征,并不意味着国内部分优势企业发展国际业务策略的失误,而是行业与企业进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固有的风险因素。未来,伴随着优势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完成,这些特征也会发生相应转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

(实习编辑:廖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