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困扰消费者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感冒药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药物,而且目前大多数感冒药已被列为非处方药物(英文缩写OTC),其种类多达百余种。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中国OTC市场与媒体研究(OMMS)数据表明,在各种药品的市场渗透率调查中,感冒药以86.2%的比例高居第一位。
中国2008年末城镇居民总人口6.07亿人,根据感冒患者比例,仅城镇就有约5.3亿人患过感冒,按每人用药35元计算,感冒药每年约有190亿元潜在市场,而从现实销售额来看,我国感冒药市场的年销售额在30亿―50亿元。与潜在市场相比,仅中国城镇感冒药市场还有150多亿的增长空间,如果加上农村市场,这个市场应该有300亿元左右的潜力。但是感冒药市场品种众多,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呢?
从引发消费者感冒的“诱因”开始
目前大部分的感冒药品都在诉求功能,动不动就是“治疗咳嗽、流鼻涕、头痛、发热……”,并利用铺天盖地的广告试图影响消费者,最后感冒药营销变成了一个“扩音器”之战,大家都在比谁的广告投入大,影响力大,而真正到消费者那里,消费者除掉关心药品的功效之外,更重要得是希望“对症”,而如何“对症”,则需要分析不同消费者引发感冒的背后原因,才能让消费者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感冒药,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感冒药品牌都仅仅针对“症状”而非“诱因”。
调查发现,在中国城镇居民的疾病谱中,感冒的发病率排在第一位,成为最司空见惯的常见疾病,83.8%的消费者过去一年内患过1-2次感冒,14.6%的被访者患过3-5次感冒,约有两成的消费者是重度易感冒人群,一年中感冒的频次在6次及以上。尽管很多人每年患感冒次数很多,而其引发的因素也有所差异。综合分析其导致感冒的原因,“季节交替”、“受凉”、“传染”成为感冒的三大致病因素,其次是抵抗力弱和生活习惯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