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社科院教授朱恒鹏:药品集中采购“绝对错误”

2010-06-11 09:46 来源:三九健康网 
 
朱恒鹏

本月初,媒体争相转载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报告:基本药物零差价中,暗含着六成的医院回扣。

医改一年,让百姓寄予希望的“零差价制度”,难道真是如此吗?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此项调研报告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朱恒鹏。他提出破解看病贵的大胆建议:取消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提问题

医院要生存必须以药养医

假设真是人们想象中的“零”差价,那医院就得饿死

“零差率”中含60%回扣是真是假?记者开门见山提出这个问题。

“不要一提回扣,就对医院和医生做道德评价。”朱恒鹏说,现行体制下,医院要生存,就必须以药养医。假设药品真是人们想象中的“零”差价,那医院就得饿死。

朱恒鹏表示,医院是有运行成本的,而只有检查、卖药赚钱,其他很多服务都是亏损的。

朱恒鹏举例说,假设来了一名感冒患者就诊,症状不严重,不需要吃药打针,只要回家多喝水、多睡觉就能好。医生告诉他:“你回家喝水睡觉吧!”那只能为医院挣挂号费。假设他的挂号费是1元,一天看60个患者,一个月出诊22天,那他每个月才赚到1320元,除了他自己的工资,还要分给护士、行政人员……“这样肯定不行。”朱恒鹏说,所以医生就要开药赚钱。大概估计一下,一个患者得赚到300元的利润,医院、医生才能生存。

药品现在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医院是如何获得这60%的回扣?

“你不让我从正常途径取得,我要生存,就得走非正常途径。”朱恒鹏又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一种药的出厂价是3元,在不给回扣的情况下,药厂拿3元;医院按规定加价15%,赚0.45元。这0.45元不足以维持医院的生存,怎么办?医院让药厂把价格定在10元,给医院6元回扣,这样药厂拿到4元;医院卖11.5元,利润是7.5元。有了这7.5元,医生、护士、病房、设备就可以正常运转。

那么,药厂是怎样经过集中招标采购?将药价从3元提到10元的呢?

朱恒鹏说,在集中招标采购时,全国有4700多家药厂竞标,药品招标办就那么几个人,加上评审专家也不过三四十人。药厂为了中标要送礼,这个大家很熟悉。“假设你是招标办的官员,我为了中标给你10万元,你会说‘为了让百姓少花钱,我不要你的钱’吗?”

高额回扣致使药价虚高

不让我从正常途径取得,我要生存,就得走非正常途径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不解决问题

就是把医院买药、定药价的权利给了少数官员

朱恒鹏直言:“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绝对是个错误的制度!”

他说,集中招标采购就是把医院买药、定药价的权利给了少数官员,必然导致药价虚高不下。

“觉得院长买药价格可能太高,所以设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这样的机构,解决不了问题。”朱恒鹏说,假设一个省有500家医院,药厂把这500个院长全部收买,让他们全都高价买药。但是这个省决定设立“招标办”,有5个官员,他们来决定买什么药、什么价格。“试想一下,药厂能把500个院长拉下水,那拉这5个人下水是不是太容易了?”朱恒鹏说。

在各地调研中,朱恒鹏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儿,不少卫生院的院长在医院旁开了药店。

为什么这么做?朱恒鹏说,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前,只有二三级医院的药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社区医院、卫生院则不在此之列。“那时,卫生院有一定优势,因为是医保定点机构。”朱恒鹏说,但是卫生院也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后,为了吸引患者,它们只能进低价药,虽然一样可以拿到药厂的回扣,但与大医院相比,肯定不多。

因为药品价格不占优势,为了生存,卫生院院长就让亲属在旁边开药店,然后告诉患者,“我们的药不好,你到外面去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