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实施“中医坐堂医”需量力而行

2010-05-19 09:51 来源:三九健康网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厅首批确定的可在零售药店实行“中医坐堂医”的共有9省共48个地区。大家都知道药品零售业如今不但饱受与同行的竞争,还面临着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加白热化地抢夺客源,医改新政所给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种种特权也在步步紧逼零售药店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特别是地方劳动医保部门为加强监管职能而采取的限制社会零售药店不得陈列与销售除医疗器械、消毒用品以外的非药品,无形之中又将中小药店逼上了绝路。

药品经营者经营药店的目的,永远都离不开“营业额、来客数、毛利额”这三个要素,没有营业额,就要去想办法增加来客数,前面两者都达不到,就要通过增加毛利额来提升前两者;笔者认为,经营药店者如果觉得增设“中医坐堂医诊所”会帮助提升这三要素的话,就有必要去尝试,反则,就没有必要去尝试,个人觉得,营业面积太小,营业额达不到理想化的药店完全没必要去凑“坐堂医”的热闹。

虽说政府已允许部分试点地区的零售药店开展“坐堂医”,但也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监管法案,例如《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规定申办“中医坐堂”的药店,必须具有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执业中医师坐诊;申办“中医坐堂”的药店还须具有独立的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的中药饮片营业区,并且中药饮片的数量不少于400种;此外还要求药店设立独立隔开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的诊室也是必须的…这些规定都会增加药店的经营成本;办法虽说允许中医坐堂医“搭脉看病”开“中药饮片”处方,但并不等于说就能为所欲为地为患者开中成药、西药的处方或误导患者购买药品或保健品,如果一经查实,卫生部门将会根据情节给予罚款、公示,直至吊销药店的诊所资格,那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笔者以为,即便是药店已申办了“中医坐堂医诊所”,也不见得会百分之百的盈利,因此无论是已经取得或尚未取得坐堂资格的药店,都应权衡申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利弊而后行之。

药店实施“中医坐堂医”需量力而行

中医中药是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瑰宝,随着政府对中医中药文化的不断重视,将来中医坐堂模式也许会在药店全面实行。那么药店既然有了中医师坐堂资格,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中药出“未病先治”或“慢病调理”的优势,除了大力发掘潜在的“亚健康人群”来药店购买滋补、养生的中药,还应提供现场煎药、打磨,熬制膏方、散剂等等,还应开展中医推拿、按摩、针灸,中药足疗、熏蒸等特色服务项目,增强药店的中药文化,吸引更多的顾客重视、了解、观摩药店,开辟药店的三产盈利模式。

(责任编辑: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