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厂突破4000万瓶颈

2010-04-01 15:07 来源:三九健康网 

主持人:桔梗

案例名称:小厂突破4000万瓶颈

案例提供者:张立伟

特约点评:耿鸿武(北京某医药公司副总裁)

杨昌顺(今辰药业市场部经理)

随着新医改的逐渐明朗化,今年必将成为中小普药企业的转型年,一家小药厂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B企业是东北地区一家中小型医药企业,企业成立10年来销售额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但近两年销售额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且低于行业平均成长水平,在4000万元左右的规模上徘徊不前。

B企业有50多种产品,其中大多数为普药,部分产品在所在地的区域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其他产品(大多数为仿制产品)以处方药为主,OTC产品较少,以招商形式运作全国市场,市场影响力不大,代理商的合作数量众多(有近2000个代理商),但小而散(年销售回款达到50万元以上的代理商较少),且流失率很高。

产品操作模式五花八门,临床、OTC、商业、会议营销等同时存在,甚至在同一区域市场时有冲突发生。在主渠道临床方面,由于医保产品少、投招标工作不及时等原因受到诸多门槛性限制;OTC方面,企业与部分连锁终端以高毛利形式合作,但由于缺乏终端维护和促进、没有相应的广告宣传等原因销售乏力。

为了突破销售瓶颈,带动企业持续发展,B企业管理层经过认真调研和反思,确定了定位不清、资源分散、市场操作不够深入的核心症结,并制定了相应的变革策略,具体如下:

1.在产品、渠道、客户三方面明确定位。详细分析产品特点与竞争状况,确定同名产品只有一个显效性好的骨科G产品作为主打产品,进行重新包装与定位,加大市场投入,销量很小、生产成本过高的产品停产,寻找全国大包商进行合作;进一步明确临床渠道的主渠道地位,重点放在二、三级市场的二甲医院,对相关销售政策进行调整,积极进行投招标工作并解决好配送问题。

此外,密切关注医改动向,积极寻求第三终端的可行性操作,以所在地市场为试点,选择合适的产品切入第三终端。

对代理商抓大、中,放小,为区域市场定制营销策略,促进销量提升,同时制定梯级激励措施,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将县级代理商逐步划归区域代理商管理,以此归整渠道。

2.集中资源,在区域市场创造竞争优势。选择长春、郑州、重庆等7个前期临床进院率较高、有一定基础的市场作为突破点,对代理商操作的医院进行学术推广支持,邀请学科知名专家讲解创新的治疗方法、介绍产品临床应用效果,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医生参加各类活动,对代理商的临床代表进行产品、医疗知识、沟通等方面的培训。

根据部分代理商同时运作几个厂家产品的情况,与代理商协商,企业直接给予能够达成G产品销售增量指标的代理商临床代表以年终奖励。

3.内部职能转变推动市场深化。B企业认识到,过去的重招商回款、轻市场管理的行为是导致市场深化不力、销售陷入瓶颈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转变区域经理职能,一方面积极吸纳营销管理人才,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区域经理的市场营销与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成立由总经理直接领导的市场部,使其与销售部门协同,发挥区域市场的跟踪和指导作用,并定期召开针对区域市场的市场分析会,由市场部、区域经理与代理商共同制定市场深化及提升方案,跟踪实施,并以区域招商会的形式讲解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形势、营销创新策略、产品特点,帮助区域代理商进行市场分销。同时,企业对区域经理的考核也由过去单纯的销售完成率改为对销售增量、区域市场深化程度等的考核,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充分地结合起来。

经过一年的规划调整,G产品以良好的显效性和治疗效果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并在区域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目标区域市场的临床渠道上逐渐取得了优势。同时,第三终端的运作模式也日渐成熟,大中型代理商稳步成长,渠道得以理顺,代理商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对企业的认同感显著增强,为其他产品的顺利导入奠定了基础。此外,企业的单产品成本开始下降,销售额也较上一年度提高了近40%,内部的市场人员由于看到了成效,积极性得以提高,目前企业正准备着手实施新一轮的市场聚焦与深化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