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药界动态

一个新产品的市场推广之路

2010-03-30 18:49 来源:三九健康网 

笔者所在公司为了全力打造以特色产品为核心的特色营销战略,在年初经过多方谈判,终于引进了一个治疗牛皮癣的国家级新药,而且还是独家剂型的外用蜡棒剂型新品种—“地蒽酚蜡棒”。公司此举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有效完善公司的特色产品线,构造公司治疗牛皮癣的内服和外用的产品体系,形成较为合理的皮肤科产品的市场价格体系。

作为一个大胆而严谨的产品引进计划,“地蒽酚蜡棒”在引进前就经过了全面的论证,并且也对该品种进行较为清楚的定位:这是一个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作为长线操作品种,经过1-2年的市场推广将大大提升公司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这主要是由于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

国家级新药,行政保护5年;

非激素类产品,患者使用更安全;

独家蜡棒剂型,患者携带使用方便;

特有新组合物配方,治疗效果更好!

可是,当以笔者为主开始对该产品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5个月之后,疑惑和问题却出现了:

问题接踵而来

1、 怀疑产品

一大批产品资料、样品发到市场上面去了,再加之烟台新特药还算有成效的招商推广以及相关媒体的广告招商,得到了一大批客户的反馈。客户还是比较认可产品丰厚的利润空间和优势的,可是真正走入临床医院,却遭到一些大夫的怀疑。地蒽酚固有的染色、灼热等问题,只是剂型改变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大夫没有什么很大的兴趣等等。由于业务人员也不是很清楚具体情况,直接就对产品本身在功效等方面的问题产生了质疑。

2、 怀疑市场

毕竟牛皮癣是个不算很广的病种,在皮肤科患病人群中的比例有限,全国范围内不完全统计,也就不足700万的患者。其中受到各种各样产品和自配剂影响,作为后进市场的品种,地蒽酚蜡棒的影响力有限。在进行产品市场推广的过程中,由于定位失误没有有效的招到专门进行临床皮肤品种操作的代理商,并且公司在临床操作方面的市场经验欠缺,都直接导致了业务人员对市场怀疑,是否有那么大的市场,是否有很好的代理商?

3、 销量无起色

当然,在这5个月的市场推广过程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销量的问题上。虽然公司将该产品定位于长线操作品种,也规划了长达3年的市场推进步骤。可是当真正的出现5个月时间产品销售不足50件的时候,不免还是让人心里犯嘀咕。到底是经营策略错误,还是产品本身就没有想象中的优势,或者是人员配置等方面的不到位……一系列的问题充斥着笔者的脑海。

4、 产品操作无重点

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现有的业务经理由于受到销售数据的考核,往往都会有意无意的侧重成熟品种保自己的销量和利润,而不愿意花费精力在这样一个刚刚起步的新产品上面,严重影响了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