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饮食保健

专家解网友吃油疑问

2010-01-21 14:54 来源:三九健康网 

问:听说肥胖是由食用油吃的太多引起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啊?

答:肥胖不全是食用油摄入过多引起的,垃圾食品吃多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家族遗传等等,都会引起肥胖啊。另一方面,不科学、过度的食用油摄入量,肯定会引起肥胖,从而影响健康。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食用油的摄入量:每人每天25克。有些地方还发了控油壶。不过,要扭转中国人的用油习惯,有点困难,油多不坏菜,大部分家庭食用油的摄入量都是超标的。

问:食用油有少量白色沉淀,什么原因?

答:如果是调和油,你先看一下产品标签上的配料表,看一下含不含棕榈油,如果没有,建议你去权威部门鉴定一下,然后投诉。你八成买了勾兑油了。是棕榈油还好了,都是食用油,要是还原油(地沟油、泔水油等),那就不好说了。想吃放心油,还是买品牌的吧,不一定买名牌的,只要认准企业标示就行了,如中粮出品了等等。

问:吃油腻为啥拉肚子?

答:有的人吃了油腻食物后就会拉肚子(腹泻),这是怎么回事?要解释这一问题必须先从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谈起。

脂类包括中性脂、磷脂和胆固醇等,它们不但能供给身体能量,而且还可提供构成组织、细胞的原材料。脂类要发挥其生理作用,首先要被机体消化和吸收。

脂类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进行。参与消化吸收的主要有胰腺和小肠的脂肪酶类、胆汁中的胆酸盐以及胰和肠分泌的碳酸氢盐。另外,胆汁和碳酸氢盐形成的碱性环境,也给脂类的消化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以中性脂肪为例,脂肪被胆酸盐、卵磷脂等乳化成微滴,其表面积会增加很多倍,使得其与胰脂肪酶等充分接触。在胆酸盐等的作用之下,胰腺酶的活力大大增强,使脂肪得以分解成可被吸收的甘油、脂肪酸等,再与胆酸盐和胆固醇结合成一种水溶性聚合物——混合微胶粒,进入肠上皮细胞,再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后进入血液到达肝脏。

这一复杂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故障,脂肪都不可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是被肠道排出体外,或在大肠内被分解,甚至被细菌制造成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毒物。

在人罹患某些肝脏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时胆汁形成减少或质量有变,自然就会使脂肪的消化吸收受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不少肝病患者厌食油腻的原因。

胆囊炎、胆石症或有较大的胆囊息肉时,不但胆汁的成分会发生改变,而且常有因引流不畅而发生阻塞性黄疸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到胆汁消化脂肪的作用。

胰脂酶等都是由胰腺制造的,一旦有胰腺炎,特别是慢性胰腺炎时,“主角”出不了台,脂肪消化的戏当然演不成了。如果患者进食过多的脂肪,必然会使胰腺功能进一步衰退,这也就是患胰腺炎时为何要限制脂肪食物的原因。

如果说胰液、胆汁是消化脂肪的主角,小肠黏膜细胞的健康完整、肠道运动的协调,就可看做是消化脂肪的舞台。当小肠发生炎症、吸收不良,以及有肠易激综合征等情况时,脂肪消化、吸收的戏也唱不好了。

因此,如果您吃了油腻食物后出现拉肚子的症状,应到医院仔细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进行对症治疗。在这里要提醒一句,一顿进食脂肪食物量过多,超过了胃肠消化吸收能力,也可引起腹泻,但这种腹泻为时短暂,不难和那些病理情况区别,只要把嘴管好就行了。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惊!有人天生不能看阿凡达(图)

小心!“尾货”真的淘到“宝”了吗?

“蚁族”你们准备好过年了吗?

蒙娜丽莎也有难言之隐!(图)

揭秘!世界最重男人减肥292公斤“瘦身”法(图)

(实习编辑:冼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