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药品“零差价”政策能否拧干价格“水分”?

2009-12-07 10:13 来源:三九健康网 

核心提示

庐阳区和肥西县作为我市基层医改的两个试点地区,从本月开始将陆续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这意味着实行了50年的“以药养医”补偿机制将被取消。这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做好准备了吗?有关部门应该做哪些“功课”?本报记者对庐阳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调查。

市民:不想看病再折腾

记者从庐阳区卫生局获悉,目前该区只有海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药物最高加价13%左右,今后半年内将会全部实行“零差价”。

记者在海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前来看病的张大爷。他告诉记者,以前看病为了省钱都是先到大医院,等医生开完处方后,直接拿到药店去买药,需要输液的就直接去小区附近的诊所,“这么折腾也是没办法,医院里的药实在太贵了,有的价格甚至是药房里的几倍。”

在走访中还有不少患者向记者反映,医生开处方的字迹有时很难辨认,即使去药房买也非常麻烦,而且不少医生开的药,连一些大药房都很难买到,“如果药品真的‘零差价’,我们就直接在社区医院药房抓药了,谁愿意到处折腾?”

试点机构:希望补贴及时到位

记者昨天上午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输液大厅里有不少病人在吊水,中心每天问诊量在七八十人左右,在社区医疗机构中也算“翘楚”。 2007年11月,该中心成为庐阳区卫生局药品“零差价”销售定点单位,在该中心制作的《部分零差价药品目录一览表》上,零差价药品品种有140多种,接近中心所有药品品种的一半。

此次改革之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零差价”的药品将包括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114种城市社区补充药品,这意味着中心有更多的药品将实行“零差价”。针对这一变化,有人喜忧参半:药品价格下降了,前来看病的人会更多,中心的业务也会更好,但这也会加重经济损失,药价一旦降下去,政府的财政补贴是否能及时到位?”

双岗街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类似的担忧:国家的补贴政策目前还没有出台,究竟如何补贴现在也不得而知。

卫生:监管才是最大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药品利润通常浮动在13%~15%之间,构成了医疗机构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取消药品加成,政府的财政补偿不到位,对医疗机构产生的负面经济影响肯定会立即“见效”。可是,政府财政补偿到位,如何确保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药品价格真正降下来?

“我们每一年都会抽查核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销售价格,相比财政补偿的到位,药价监管更是一个难题”,庐阳区卫生局副局长杨天寿向记者坦言,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药品零差率的监管,但是监管的难度非常大。作为全省试点之一的庐阳区,杨天寿最大的压力就是要确保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价格真正降下来,“一定要让政府的补偿真正惠及到广大老百姓身上,而不能让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明拿补贴,暗提药价。”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市民对基本药物的价格并不知情,尽管海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LED显示屏上滚动播出着药品价格目录,但是前来问诊的附近居民对种目繁多的药品价格并不熟悉。“药品实行统一采购、配送肯定不会出问题,但是在药品售出的环节上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对此,杨天寿也试着开出自己的“药方”:如果能在处方上标明药品价格,让老百姓和监管部门都一目了然,不失为一种有效尝试。

(实习编辑:陈炫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