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辉瑞公司因不当营销,成为美国史上最大罚单的埋单者。辉瑞受罚之根源——不当营销,其中就包括医药商业行贿。美国司法部表示,辉瑞宣称镇痛药“伐地考昔”可治疗急性疼痛、手术疼痛等,这些功效都属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药物适用范围之外的用途,辉瑞还采取邀请度假、打高尔夫等行贿医生的不当方式促销,并发表有关“伐地考昔”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错误及误导性声明。
当奥巴马在美国推行新医改,试图降低医疗费用受阻的同时,全球最大医药公司辉瑞亦接到了这张美国有史以来针对不当营销药品开出的最大罚单。
反观中国,同样是在艰难地进行着新医疗体制改革,但对夸大疗效、行贿医生等这些老大难问题,却一直不见开出具有强杀伤力的罚单。尤其在商业行贿方面,医疗卫生领域的商业行贿早已是不言而明的事实,行贿医生也是早已公开的“潜规则”。药企通过各种学术讲学、行业会议等方式贿赂医生,不仅诱使医生在用药时出现明显的偏向,严重影响医生处方,更使得药价在最后的流通环节再被加了一层价,而最终还是由患者来买这部分利益的单。这也成了医药卫生领域的商业行贿成为诟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今日,据《金融时报》报导,默克公司首席执行长Richard Clark表示,针对有关制药公司严重影响医生处方的质疑,公司将公布向医生支付报酬的细节。据该报报导,默克公司将是公布此类信息公司中最大的一家制药公司,它定于从第四季度开始披露向医生支付报酬的细节。Clark表示,医药系统有必要保持透明。
而在中国,又有哪家药企敢于公开这个一直被诟病的细节呢?
行贿医生的不当行销方式在国内为何一直是一个“潜规则”,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中国仿制药品过多,竞争以及同质竞争过于激烈。“在美国,药品生产企业只有100多家,在中国,药企多达4000家,那些产品没什么优势的企业,就不得不用其他手段刺激销售。”一家药企的张姓负责人坦言,在目前医疗体制下,药品使用话语权全掌握在医生手中。
在10月2号公布的零售药品指导价限定了基本药物的最高价格,但是由于目前只要求医疗结构配备基本药物,并没有对医生处方中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作出任何明确的规定。致使有相关人士对此表示了疑虑——即便目前基本药物的指导价限制了最高零售价格,但由于没有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作出规定,导致处方的价格可能依然会居高不下,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可能依旧无法解决。而高价处方开出的药品往往都是在不良营销手段的影响下开出的。
虽然总能在各类媒体上不断看到有人爆料黑幕,但是自曝药品回扣内幕者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指望他们良心发现,主动放弃回扣,肯定不现实。可是如果这些医药蛀虫不得到惩治,医改政策的惠民灵魂恐怕会被掏空。这就必须要有关部门介入查处药品回扣内幕,把药品回扣内幕由匿名揭黑推向制度防黑前台,大幅削减药品流通环节,依法追究行贿受贿人的法律责任,抓住不当营销源头加以惩治。
同时,从长远来看,问责商业贿赂,只是马后炮式的追究措施。治理高药价的关口还应前移,实现打防并举,从源头和终端上堵住高药价漏洞。
在源头,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企业采取不当竞争手段也屡有发生,那么默克公司可以公开化的细节在我国为什么不能也公开呢?在终端,加强监管和合理的规划,才能有效遏制不当营销产生的高价药品和高价处方。
而笔者在《药价出台 皆大欢喜无人忧?》中就指出,如果改变“以药养医”的方式,只是靠监察、监管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导疏通、填空补缺,只有财政有力的支持医院的开支,稳步提高医生收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才能不断体现出来,同时也才能有效的让医生放弃回扣。
当循环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那在源头方面公开化、透明化也将更加顺利。所以笔者认为,只有从两方面打防结合,才能逐步使商业行贿的情况在医药卫生系统有所改进。促使我们的医药商业逐步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辅之以监管监察措施,整个行业才能逐步健康发展,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唐静)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