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基本药物基层用药部分将公布 社区用药更实惠

2009-08-27 15:20 来源:三九健康网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日前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基层用药部分同时公布。那么,老百姓如何看待这项制度?患者用药会不会受影响?记者在北京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采访调查。

有了统一药物目录,到哪儿都能报销

在北京市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见到正在买药的梁老太太。她听说社区有了统一的基本药物目录,特别高兴。她说,老伴经常买药,但是在外地参加的医保,有时候买的药北京能报销,老家没法报销。以后再买药,她就参照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目录,到哪里都能报销了。

前来开药的于老先生说:“这里药挺全的。要是再把基本药物加进来,那就更好了,我们更愿意到这来看病了。”

在西长安街互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患者张荣卿说:“ 5分钟内遛弯就到卫生站,不用排队,药价又比大医院便宜很多。我常跟大夫开玩笑,省下的钱可以带着老伴去旅游了。”

据介绍,基本药物目录是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等遴选而成。据国家物价主管部门初步测算,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约在10%左右。同时,基本药物在基层实行零差价销售,取消15%药品加成。两者相加,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基本药物,价格上至少便宜25%。今年12月底前,我国30%的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社区药品不够多,还需到大医院排队开药

王老先生患高血压糖尿病已有20年,每个月都要往医院去开药取药。“好几次差点低血糖缓不过来,太危险了。社区医院离家不远,可是我要吃的药不全,还得挤大医院。”他说。

为了开点药,舍近求远到三级医院挂号排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记者在朝阳医院随机调查了几位老年患者,几乎都是来开药的。

“不是我们不想开,而是我国用药有规定,不同级别的医院用的药物不一样。社区只有一些常规用药、疗效明确的少部分慢性病用药。”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玲向记者解释。据她介绍,目前中心可用的药物约700种,包括西药、中成药、民族药,其中328种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

记者采访了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他们均认为,目前患者到社区,大部分是为了开药。但是,不少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没有列入目录,很多患者不得不去挤大医院。

不少患者也表示,希望社区药品再多点,这样就可以不必再到大医院排队受苦了。

如何调整药物目录,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考虑到各地用药水平、用药习惯存在的差异,卫生部已明确,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期,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也就是说,根据各地实情,可相应制订一个地方性增补目录,以满足当地患者实际需求。

相比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北京、上海等社区用药水平“高出一截”。目前,北京社区用药报销范围是1300多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药物七八百种。李玲认为,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应再增加慢性病人常用的疗效明确的药物。如降压药,基本药物目录里的“卡那普利”基本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可城市人习惯用“代文”,虽然贵点,但副作用小。

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该社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5.4%,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骨关节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分别达到21.3%、7.1%、6.6%。慢性病人愿意在社区就诊的比例达到17%。

专家认为,2009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而让慢性病患者留在社区,就需要根据实际增补常见慢性病药物。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管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疾病谱变化、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科学技术进步等情况,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基本药物目录应体现惠民特色,满足百姓多层次的需求。

  • 独家:揭开无偿献血神秘内幕
  • 悲!中药专利被绿箭侵占
  • 杰克逊911录音掀120急救话题
  • 专家:药店卖鞭炮乃必然趋势
  • 医院频开限额方 病人狂就医
  • 体检取消乙肝?你支持吗?
  • 试药人: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
  • 人参为何卖出“萝卜价”?
  • 三精“蓝瓶”到底净不净?
  • 广东古镇看病收费吃药不要钱

更多精彩尽在产经频道!

(实习编辑:梁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