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女孩雷国芳这几天一直沉浸在兴奋与感动之中。从7月14日开始,她和来自四川成都、绵阳、德阳、阿坝等地震重灾市州的18个重灾县(区)的160名基层卫生人员一起,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咨询培训。学校、老师、同学以及每日接触的心理咨询……这一切,在雷国芳的眼中,都是新鲜的。
“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还没有缓过神来,他们的心理迫切需要调整,更加需要得到很好的心理辅助。”雷国芳说。
雷国芳知道,地震发生后,虽然国家从外地派了很多心理专家来家乡进行心理援助,“来的专家一茬接过一茬”,但是这些专家并不了解家乡本地的情况,心理救治的效果往往收效甚微,“汶川需要本地的心理医生”。
雷国芳也知道,能到成都免费参加这样一个培训,她得感谢一个名叫“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组织。
流动的医院
从2005年12月7日成立至今,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还不到四周岁。但这样一个年轻的组织,有关他的新闻却频见报端。
媒体对这个组织的报道聚焦在了两个词:“流动医院”、“健康教育”。而这正是这个公益性社会组织一直所致力办的两件事情。
“基金会有两项任务,一项任务就是协助政府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换言之,就是把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基金会的主要解决方向;第二个任务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从目前注重于治的医疗模式,转向‘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正确道路上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会常务副理事长桑希杰说。
从2003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开始在我国农村大力推广,这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发现,即便是政府补贴部分资金,农民仍然看不好病。
“新农合的意义在于可以让老百姓可以看得起病,因为新农合可以报销一部分,这在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上解决了一步,换言之,新农合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但是有钱能看病的,他不一定能看好病。”桑希杰说。
现实的情况是,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西部偏远山区,医疗资源非常有限。为了看上病,看好病,一些地区的人们不得不翻山越岭,千里迢迢赶到镇上看一次病。但更多的人囿于昂贵的路费选择了放弃,直至死亡。
如何解决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认为硬件建设应首当其冲,但是如果办医院,对于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以及这些地区庞大的医疗需求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然而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医疗资源稀缺的确是解决当前西部偏远山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绕不过的一道槛。
坚持理念创新的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流动医院”进入他们的视野。据基金会实地考察,经专家论证发现,流动医院投资小,见效快,其万元投资服务范围是固定医院的26倍,救助患者人次相当于固定医院的1.3倍,非常适合在广大中西部省市自治区和幅员比较辽阔的东部省份农村地区运营。而流动车辆所具有的流动性和便捷性,将随时弥补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不足,充实基层医疗卫生资源。
2006年,“健康中国 流动医院”工程启动。这一工程得到了北京福田汽车公司的响应。据统计,迄今为止,30辆“流动医院”已扎根内蒙、青海、西藏等地,如同“健康天使”般为当地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除了“流动医院”,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目光也始终未曾离开过中国庞大的基层医疗机构。在陕西,基金会总计投入1620万元,援建了42所乡镇卫生医院和58所村卫生院;在江苏、在广东……都留下了基金会医药卫生扶贫的身影。截至2008年底,基金会总投资达2亿元,直接受益人口接近1亿。
从医院到医生
在不断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的同时,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将目光锁定了像“雷国芳”这样的基层医生们。
雷国芳所参与的这个项目全名为“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5.12地震发生后,基金会通过调查发现,灾后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已先行一步,但软件建设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地震灾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差,面对灾区急速增加的医疗卫生需求,更显得需要对其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疗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因此,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能力恢复和提高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国家投入很大资金和力量来进行灾后重建。灾后重建体现在医务工作上,除了硬件建设外,我们觉得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急需上一个层次。”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长桑希杰告诉医联网。
7月14日,“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在成都启动。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募资、中国医学科学院技术支持、四川省卫生厅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将为四川18个地震重灾县培训乡镇基层卫生人员约1500人,培训内容涉及心理咨询、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卫生管理等五个方面。
事实上,培训基层医生已是基金会的常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