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911求救录音曝光后,遭到中国网友对中国急救中心120的炮轰,把中国的120和美国的911相比,大多网友都埋怨中国120的速度和效率不够高,还要收出车费等等问题。前几日,媒体纷纷对各地方的急救中心负责人做了相关采访,急救中心的医生们也是感觉非常委屈。
120与911急救模式不一样
7月13日,北京市急救中心调度中心主任郭增勋在接受医联网采访时说,就当前中国的国情来看,在急救方面,和美国有些地方可以比,但是有的地方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美国911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是指派急救员到现场,而中国是派医生到现场,而且跟车医生都有执业医师资格,这样医生到现场后能及时对病人进行行医救治,可以进行开处方、并进行专业医疗处置,而且急救车上也有药箱等医疗设备,可以满足现场专业医疗处置的需求;而美国的急救员到了现场后只能采取有限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不能采取治疗措施。这是两种模式,这样算起来,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中国要比美国节省一半的时间,中国采取的是单程救治,把医院送到现场,美国是往返路程,是把病人送到医院。而且中国120在针对一些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在接到急救电话的同时,急救医生也会指导病人进行相关的措施,比如要房屋通风、让病人平躺不要动、吃特效药等等。
中国需普及急救知识
但是为什么不是每个急救医生在接到急救电话时都会引导这些急救措施呢?目前在中国,当医生在指导、做急救措施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的把急救动作做好、做到位,有很多人当亲人晕倒时,头脑极度不冷静,连地址甚至都无法对急救医生阐述清楚,更别说让他做急救措施了。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对病人来讲,会适得其反,会给病人造成另外的伤害。对于这个问题,郭主任提出,需要对中国急救知识的普及,而急救知识的普及需要从小学抓起,甚至从更小的娃娃抓起,这需要一个过程,也是个系统工程。
不光是急救知识的普及是个系统工程,对于北京急救车出车速度问题,也是需要各个系统甚至每个人一起参与才能解决的。郭主任表示,就北京的情况,在白天,急救车辆出车几乎都能遇上堵车情况,虽然说急救车辆可以违反一些交通规则,但当车辆把道路堵死了,急救车辆根本无法通过,其他车辆也无法让路。
110与120不能相提并论
对于网友提出的急救车辆出车收费问题,郭主任表示,110和120这两个机构不能相提并论,110是国家的统治工具,当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救助的工具,国家也出台了其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比如当有人报假案时,对报案人会给予一定的处罚。而120是医疗服务机构,如果有人没病,只是想到医院附近,而打急救电话,这时我们也必须出车,但急救中心却不能说不,只能选择出车;但在美国,检测你不符合急救条件的话,急救中心是可以选择不出车。中国目前这块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相信将会进一步完善。
急救医生其实是个弱势群体
其实,急救医生是个很弱势的群体。工作条件不好,不管是是雪天、雨天、还是高温天气,只要有急救电话,都会毫无反顾的出车,而且病人拿刀、拿棍子打医生的情况经常发生,这时候,急救医生也只能把痛苦往自己肚子里咽,他们的工作环境跟工厂、工地的工人们没多大区别,况且收入也不是很高,这些年急救医生跳槽率很高。但是,急救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国家和市民能理解我们的工作。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马杰)
更多精彩尽在产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