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药妆销售员竟不知什么是药妆

2009-07-13 15:06 来源:三九健康网 

“药妆”概念进入中国已近10个年头,从最早的泽平粉刺立消净、到今天的迪痘痘立消,从吉林九鑫的“除螨”运动,到姗拉娜的“美体”主张,虽然这些本土品牌现如今的命运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为中国药妆无意识地进行了朦胧的探索。

在“新医改”可能带来的药品份额缩减及药品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非药品经营对于零售药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不用说。以往非药品的经营主要停留在如何以健康为轴心的品类延伸。现在发展适合药店销售的新产品就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了。近几年来,药妆业在医药零售领域显得颇为热门。与OTC行业的竞争压力相比,这一行业因专门面向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小资、白领阶层,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且专业竞争者寥寥无几,堪称化妆品行业的“蓝海”。一时间试水药妆业态的连锁药店数不胜数,海王星辰、广州健民医药、上海华氏大药房等纷纷斥涉足。

国内药妆不成熟屡遭致命打击

但是近日关于药妆的负面消息也越来越多,先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在6月16日发布的《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征求意见稿提到,化妆品的标识将不得使用具有医疗含义的术语,譬如“中药、中草药、中医世家、祖传秘方”等。这一禁令引起业内巨大震动,中药日化的众多品牌面临严峻考验。接着又有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其实尚无“药妆”批准文号及相应标准,换句话说,国产“药妆”既无官方认定,也无第三方权威检测。这两条消息无疑给本来就还不够成熟的中国药妆市场以几乎致命的打击。也有人提出当国家政策与企业发展相冲突时,应有行业协会站出来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或采取国外常用的方式,由第三方机构对产品进行专业检测。但是据记者了解目前第三方机构解决方案在我国发展得并不理想。

那么药妆目前在我国的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药妆品和化妆品有什么区别?同样是“妆”字号的产品,放在药房为什么就不同了?标榜“中草药”“纯天然”等的化妆品是不是就真的无毒害?如果采取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专业检测的化是否就可以完全达到公平的目的呢?

对此医联网记者近日在广州各大药店、药妆店(屈臣氏)、以及化妆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相关采访与调查。

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也不代表产品完全合格

“第三方检测机构就好比是一个医院一样。送来这里检测的化妆品也不可能全身都进行检查。送检机构有些是政府,有些是化妆品厂家。但是他们把化妆品送过来之后,也不可能每一项都做检查。就比如你去医院看病,也大多数都是哪里疼就医哪里。不可能全身都做检查是一个道理的。所以化妆品送到我们这里做检测也不是全部检查,第三方检测机构也是按照送检机构或厂家的要求进行检测。比如说有的化妆品拿过来送检的项目是铅含量是否超标,我们检测的结果是不超标。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的项目也都是合格的。可能它汞超标也有可能。但是送检的厂家并没有要求我们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就不会私自检测。而且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只是对检测的这一个项目的这个批次负责。很多不熟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人以为某一个产品经过了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就是全部合格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广东省化妆品标准与检测中心的郭狄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角色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的检测就要一千到几千元,如果所有项目都检测的话可能一种化妆品就需要几十万。一个生产化妆品的厂家具有多个品种,如果全部检测并不现实。所以一般来说不管是政府送检还是化妆品厂家送检都不会将全部项目检测一次,而只会部分项目检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会出现三聚氰胺奶粉的原因。因为当时在奶粉的检测项目中并没有检测三聚氰胺是否超标这一项。”郭主任直言。

下一页更精彩:国内药妆多数功效、疗效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