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克林霉素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报告》中提到“全国已收到17018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不良反应涉及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和泌尿系统损害等。其中,急性肾功能损害、尿血等问题最突出。该注射剂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喉水肿、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抽搐、心悸、局部麻木、皮疹、溶血等严重后果。”单纯从新闻的描述来看,克林霉素注射剂的确很可怕,那么克林霉素是个什么药物呢?
疗效肯定 使用广泛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是林可霉素的衍生物。目前国内应用的克林霉素注射剂包括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和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欣弗就是克林霉素磷酸酯大输液制剂。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受热易降解,欣弗就因为在灭菌工艺方面“偷工减料”成为轰动一时的劣药药害事件。
克林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各类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腹腔内感染等治疗。由于克林霉素极少导致过敏反应,无需皮试,也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同时价格低廉,因此,临床应用方便,在部分偏远地区使用非常广泛。这也为克林霉素的滥用埋下隐患。
严重反应患者很少
正是由于克林霉素注射剂大量广泛地应用,在某一时间段集中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国家药监部门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病例的15%;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喉水肿、呼吸困难等;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急性肾功能损害等,占严重病例的15.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剥脱性皮炎等;其他损害包括抽搐、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晕厥、白细胞减少、溶血、腹痛、低血压、过敏性紫癜、耳鸣、听力下降等。”这些损害都是“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的表现”。而大家互相转载的新闻中所说的17018例是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所有的可疑不良反应,但具体的严重不良反应例数资料中没有提到。
新闻报道中采用了克林霉素全部不良反应的数据17018例,但是,用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来描述。在吸引公众眼球的同时,尽管提高了大家对克林霉素注射剂安全性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混淆了视听,给公众带来了过多的恐惧。
不合理使用是主因
克林霉素导致这些严重不良反应的机制目前不清楚,有些可能与药物本身相关,有些可能与疾病进展或合用其他药物有关。报告附的第一个典型病例是1位过敏性休克患者,这种克林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非常罕见的。其他的严重不良反应多与超大剂量、快速给药有关,因此报告也建议临床在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而对于老年人、儿童、肾功能不全等高危、特殊人群应慎用或在严格监护下使用。
拒绝使用 大可不必
最后,大家应该知道,克林霉素从1966年成功合成,到1968年在瑞士首次上市,经历了40多年的考验,目前来看,只要针对敏感致病菌,采用正确的剂量、疗程和用法,使用克林霉素是安全的,疗效也是很显著的。由于普通公众是没有办法自行购买克林霉素注射剂和自我治疗,因此,国家药监部门发布这个报告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醒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和生理情况,合理选择克林霉素的剂量、疗程和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也明确指出,被通报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是“毒药”、“假药”、“劣药”。只要合理应用,治疗收益还是远远大于风险的。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普通老百姓只要注意和了解即可,大可不必恐慌和拒绝使用。
(实习编辑:余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