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众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2009-03-04 09:26 来源:三九健康网 

“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是近年来政府力推的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以来,国务院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投入,大力发展。随着2008年新医改方案的发布,社区首诊制度也真正提上了议程。那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为百姓提供哪些方便,又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社会各界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北京116中学教师任玉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实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就医。但我认为,“社区首诊”要得到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我曾三次带70多岁的母亲到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但三次社区医生都做不出明确判断,并有夸大病情的猜测。在转诊大医院后,医生的答复都是无大碍,注意老人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并辅助基本的药物治疗就可以了。有过这样的经历后,为了图个放心,我或家人如有不适都是直接去大医院。我认为,社区医生作为首诊者应该有能力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或转诊、住院。但是,目前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存在医疗水平不高、医疗设备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社区首诊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媒体记者杨骏: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应在“防”而不是“治”。据我了解,在社区医院进行慢性病防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到目前为止,适合我国国情的供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使用的慢性病防控技术规范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应用。因此,开发出适宜社区卫生工作者掌握和应用的社区疾病防控技术规范,提高其服务质量,是十分迫切的任务,这对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也有积极作用。

山西新健康医院主任医师贾开德:我认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全科医生。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应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妥推进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另外,提高全科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是吸引高水平人才的保证。

社区全科医师刘景峰:我认为,要实现社区首诊一方面应加强上级下派医师的管理和社区医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对于相关药品的使用限制应适当放宽。现在很多药品不允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很多居民来社区医院就诊,由于没有相关药物又都走了。其实对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药物,社区医生也具备正确使用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