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应构建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的医药战略

2008-09-02 15:49 来源:三九健康网 

要关注医药产业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

魏际刚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医药生产流通能力方面的差距很大。国内医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组织很不合理。即使是大型医药企业,人均产值也不足30万元,远低于先进国家水平。国内前10位医药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约占整个行业销售收入10%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医药市场的集中度。

同时,国内医药产业粗放式发展和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难以有效实现服务公众健康的社会目标。医药生产低水平重复造成生产能力过剩,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医药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药品尚未根本遏制,药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基本药物短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障受到很大影响。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既加重了社会负担,又导致医药产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魏际刚认为,医药产业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国家在构建医药发展战略时必须同时考虑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构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国家医药战略。

应坚持 “五个统筹”

他认为,鉴于目前依然十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未来的医药发展应确立三个主要目标:确保广大民众有药可用、用得起药、用放心药和合理用药;确保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医药事业与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为实现这三大目标,应该坚持“五个统筹”。

其一,统筹医药生产流通领域发展与确保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应大力提高医药生产流通能力,保障民众有药可用。要发展药品生产流通能力,尤其要充分保障安全有效、临床必需、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

其二,统筹医药市场发展与严格监管。未来要遵循医药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完善医药市场规则,建立合理药价机制,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医药市场体系。

其三,统筹医药发展的地方积极性与中央总体部署。不同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有优势的现代医药、特色医药、传统医药、民族医药等。要完善医药产业政策,根据全国医药一盘棋的思想,做好全国医药发展规划。

其四,统筹医药经济增长与药品结构升级。应鼓励大中小医药企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医药企业发展,形成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配套、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医药经济格局。

其五,统筹药物自主创新与国际医药合作。高投入、高风险的药品创新特点,以及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现实,决定了我国药物创新现阶段难以实施全面的原始创新,但也并不意味着只能全面地模仿。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走仿创并举、仿创结合、仿中有创的药物自主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梁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