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峰会

第40次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会议在北京成功闭幕

2008-04-28 14:30 来源:三九健康网 

第40次CCFA会议的筹备情况

按《食品法典程序手册》要求,中国履行了对CAC和各成员国的承诺,为CCFA会议提供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等四种语言的文件和同传服务,提供会议技术文件12000余份。

为了保证委员会在技术层面更有效的讨论议题,2008年4月19日召开了“食品添加剂法典通用标准(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Food Additives, GSFA)”工作组会议,30个成员国及组织,22个观察员组织参加。经过热烈、充分的讨论,工作组提出了12项具体的技术性建议,特别是成立特设实际工作组的建议,得到本次委员会的采纳,中国将参与工作组的工作。工作组将在下届会议之前召开会议,审议电子工作组的报告和评议意见,提交第41届CCFA审议。同时,为了在全球推广GSFA,2008年4月20日,陈君石主席主持了“GSFA在线培训和研讨会”,国内外代表参会踊跃,反映良好。

第40次CCFA会议主要进展

2008年4月21-25日,第40次CCFA会议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顺利召开。会议由CCFA主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院士全程主持,来自65个成员国和组织,31个国际组织观察员参加了会议,245名与会代表包括来自FAO/WH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和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秘书处的高级官员。中国派出由卫生部为团长,包括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部分行业协会以及香港特区等代表在内的22人代表团。

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致辞。他指出,食品安全已经超越国家政府的界线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强调了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重要作用。陈副部长表示,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全球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在构建食品安全交流和沟通平台,推进国际食品贸易和技术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议共讨论了13个议题,主要涉及食品添加剂法典通用标准(GSFA)、食品用香料使用准则、用作加工助剂物质使用原则的建立及名单修订、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的修订、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和建议JECFA优先评价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等。

1.食品添加剂法典通用标准(GSFA)进一步完善

会议涉及GSFA的议题包括三个方面: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进展、食品分类系统的更新、将商品标准中所有食品添加剂规定整合到GSFA。委员会讨论通过了15种食品添加剂的近300条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将提交于2008年7月召开的第31届CAC会议,在第8步采纳。

GSFA的食品分类系统,尤其是豆制品分类体系将更加合理,将商品标准中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整合到GSFA,使GSFA成为食品法典领域食品添加剂使用唯一参考依据的工作获得进一步推进。这些成果极大推进了整个GSFA的完善,对于指导各成员国安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具有重要意义。

2.食品香料使用指南将提交CAC通过

会议对食品用香料使用指南进行了认真讨论,对香料相关定义、香料使用的一般原则、需要采取危险性管理措施的香料物质、卫生要求、标签、香料的JECFA评价和质量规格标准等均做出了进一步规定。其中,特别强调香料的使用不应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供食品使用的香料应该达到一定的纯度规格;必须在良好生产条件下使用香料物质;对香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非香料成分的食品添加剂规定了能够保证香料质量的最低量等。如果香料或香料中某些成分可能引起健康关注时,必须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危险性管理措施,如建立最大限量等。

通过讨论,委员会同意将该指南提交第31届CAC大会采纳。该指南正式采纳实施后,将指导和规范香料的使用,避免由于香料物质的使用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危害。

3.委员会将启动“用于加工助剂物质的使用原则和指南”的工作

会议讨论了印度尼西亚牵头起草的“用于加工助剂物质的使用原则和指南的讨论稿”,涉及加工助剂物质的使用原则、加工助剂及其在食品中残留的安全性、加工助剂名单等,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保证公平的国际贸易。同时,加工助剂名单的提出,将促进成员国对可能使用的加工助剂物质的监测和管理。委员会讨论修改了文件,同意提交第31届CAC大会,申请作为委员会的一项新工作。如果被批准,将在2009年第41次CCFA会议上讨论指南的建议草案,争取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通过法典委员会第5步和第8步的审议。

此外,会议讨论了第68次JECFA会议制定的有关食品添加剂和香料的质量规格标准、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的完善等工作内容,均分别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会议期间,分别召开了“国际编码系统”和“建议JECFA优先评价名单”的工作组会议。拉丁美洲、亚洲、欧共体等也召开了区域性成员国的协调会议。

会议报告的详细技术内容,请于近期登录CAC和CCFA网站:

www.codexalimentarius.net ; www.chinafoodsafety.net

法典主持国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卫生部高度重视CCFA主持国工作,建立了部门职责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任命陈君石院士作为主席,成立了中国CCFA秘书处,在人、财、物以及外事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年来,陈君石主席的精彩主持,中国CCFA秘书处的务实高效受到与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卫生部愿意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保障全球食品安全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法典委员会背景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简称CAC)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于1962年共同创建的协调各成员国食品法规、技术标准的唯一政府间国际机构。CAC制定的标准致力于保护各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维护国际间公平的食品贸易,为各国食品标准的制订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截止2007年,CAC有176个成员国,下设10个综合委员会、14个商品委员会和特设工作组。

与其他国际会议不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会议是根据《国际食品法典程序手册》,严格按步骤讨论、审议会议议题。每个会议的议题都要经过起草、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和审议的过程,直至提交CAC大会在第8步或第5/8步通过后,才能被采纳成国际标准,推荐给各成员国和组织。每个国际法典标准从CAC批准提案到采纳,至少要经过5年。

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CCFA)是10个综合委员会中最早成立的,具体负责: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功能分类、规格和纯度、食品添加剂分析方法,以及提出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优先评价名单等相关内容。截止2006年第29届CAC会议,CAC标准、准则和规范为4783项,其中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1119项,占CAC标准的23.4%。

2006年我国成为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的主持国,卫生部任命陈君石院士担任CCFA主席,成立了CCFA秘书处,开创了由发展中国家主持国际食品法典综合委员会的历史。2007年4月第39次CCFA会议在中国成功举办,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极高的赞誉。

(责任编辑: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