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定点药品统一配送难达到 终端市场接纳路遥遥

2008-02-27 10:33 来源:三九健康网 

有业内人士认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的定点生产是大势所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率先以定点生产破题基本用药制度勇气可嘉,但是在医疗体制改革没有完成之前,定点生产注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廉价药走近老百姓还有很长的路。

渠道之困:谁为配送成本埋单?

与4个月前获得定点生产资格时的喜悦相比,现在10家定点企业的心情已经大不相同,用“五味杂陈”来形容很是贴切。

“我们10家定点企业已经跟南京医药、九州通等全国性的大商业公司积极接触,希望达成药品配送的合作意向,确定配送的费用点数。”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国良说。

对于统一配送这个难题,定点企业都在寻找解决之道。

去年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处方药的最高零售价格,并且已经从当年11月15日开始执行。按照发改委的设想,定点生产药品实行零差率和底价销售,以压缩中间环节。然而,在最高零售价格之下,定点生产药品的配送成本却成了阻碍定点药品走向市场的一大障碍。据了解,目前医药商业的配送成本一般在3~5个点之间,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的配送环境有巨大差异,配送成本也就难以统一。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认为,对于定点药品的配送,配送成本不应该“一刀切”。他说,比如在像杭州这样配送条件完善的地区,有3~5个点的配送费用,商业公司的利润就很不错了,可是到了偏远地区,可能留10个点的配送费用,企业都没有利润。

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定点药品在市场铺货中遭遇了第一道关隘。众所周知,社区医疗和农村用药市场终端非常庞杂散乱,仅靠定点生产企业自身的营销力量根本无法实现药品的大批量销售,必须要借助于渠道,而渠道的费用通常由生产企业承担。

去年年初,北京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社区医疗机构用药零差率销售,政府埋单实行药品统一配送。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嘉事堂成为一级配送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配送点多、面广,配送量小,频率高,而且许多终端资源都掌握在区域商业公司手中,靠一级配送商的力量很难实现产品全覆盖,所以又在各区遴选出了二级配送商,但是这样配送成本就会升高。据悉,北京社区零差率药品的配送成本已经从最初的3~5个点上升到了8个点。

那么,在目前的最高零售价格之下,定点生产企业有能力为配送成本埋单吗?

定点生产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目录显示,原来市场价格为0.92元的青霉素粉针,定点生产后的价格是0.8元,原来7.2元的阿莫西林,定点生产后的价格是3.7元,目前定点生产的18种产品定点生产后的价格大都处于较低水平。另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俞观文介绍,近两年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品种受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去年由于青霉素工业盐价格的大幅上涨,下游的制剂产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新磊也提出质疑,定点生产企业如何解决原材料涨价、成本上升问题?

按照有关要求,定点生产的药品可以通过简化包装、减少流通环节、统一配送等方式不断降低成本,直接入围候选品种进入医疗机构采购。而定点企业表示,定点品种都是普药,本来利润就低,在原料、包装成本上可压缩的空间已经不大。

“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的定点生产是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工程,推行的前提是生产企业、商业配送公司都有一定的利润,这样才能调动积极性,定点生产才能走下去。”俞观文说。

终端梗阻:优先使用并不具备强制效力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定点生产的吸引力在于能够获得规模效益。尽管产品价格低廉,但是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也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常幸表示,定点生产最重要的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优先使用”,只有“量”上去了,发挥规模效应,企业才有利润。

然而,企业的美好愿景实现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内惟一一家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核成为首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的企业,他们可以生产18种基本用药中的4种。但是由于产品走不进市场,生产出的大多数产品现在都堆放在库房里。在石家庄,尽管定点生产企业已经召开了产品推介会,但是相当多的医疗机构连定点品种是什么都还没有搞清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优先使用”并不具备强制效力。目前,在各地方财政基础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社区医疗机构和农村卫生院、诊所还要靠药品利润来支撑运营,那么他们自然会选择利润较高的药品而不是定点药品。即使社区医疗实现了政府买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各地方都有自己的用药目录,定点生产品种目录与地方目录没有并轨,定点生产药品在终端仍然难有作为。

罗国良告诉记者,在定点药品推广中,他们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并且曾专程到北京社区医疗机构用药的管理部门推广产品,但是得到的答复是,现在北京市场的社区医疗机构用药不再扩容。

“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优先使用’只是国家的指导性说法,并没有实际的动力机制,很难做到。”常幸说。

“现在是10家企业一起往前拱。”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营销部主任刘新彦告诉记者。10家定点生产企业面临同样的政策空白,自然走到了一起,从入选企业名单公布至今,他们坐在一起已经开了5次会。先从企业所在地开始,10家企业一起做市场宣传,分享在当地积累起来的资源;一起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讲解定点生产的政策,希望不再经过招投标,直接进入医疗机构采购环节。

追根溯源:目录繁多惟缺基本药物制度统领

据了解,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所以全国各地方几乎都建立了本地区的用药目录,医疗机构也有临床用药目录,国家层面的各部门颁布的目录也有好几部,在这种情况下,定点生产药品要实现“优先使用”无疑具有一定难度。

俞观文说,定点生产药品目录应该隶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于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没有建立才使得定点生产药品市场遇冷。据俞观文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到现在已经十多个年头了,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保障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的基础。在基本用药目录之上是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应该以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添加品种。定点生产品种目录属于基本用药目录,因此其他的目录都应该涵盖定点生产目录品种。

朱长浩认为,在整套医改方案出来之前,困扰我国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仅靠药品定点生产是无法解决的。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则需要卫生部、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推进。

我们期待,破题基本药物制度的定点生产之举能够顺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