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关键数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了11.1%,二季度增长了11.9%,三季度增长了11.5%。
此外,前三季度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4.1%(9月份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0.3%)。从分类数据看,前三季度上涨较快的主要依然是食品价格: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6%,其中粮食上涨6.3%,蛋上涨26.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9.1%。
经济转向过热风险暂被抑制
按照国家统计局此前的安排,上述数据均应在本月中旬发布,而正式公布之日较之预期推迟数日。对于国家统计局此番发布的一组数据,市场各界都曾给予了高度关注。
不少受访者透过9月份的单月数据及前三季度综合数据认为,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鞭策”下,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此前不断上涨的物价也在CPI的“温度表”上出现了微降的迹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说,结合最新的数据来看,物价水平开始回落,宏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他认为,由于食品和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加上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等的作用,导致9月的CPI比8月略有下降,“现在基本可以判断通胀的拐点已现,8月的6.5%极可能是今年的峰值,第四季度CPI出现持续回落的可能性很大。”
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位运行,但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有所回落。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分析说,从环比增长的意义上说,二季度的总需求在“发高烧”,但三季度已经显著降温。但是否完全“退烧”,还要看进一步的变化。郭田勇也认为,调控层面未来面临的经济格局仍不容乐观,防止经济走向过热的目标依然不能放松。
粮价成未来物价上扬隐患
事实上,随着自上个月以来肉类价格不断回落,不少研究人士就纷纷预测近期CPI的涨势会得到抑制。从近期市场层面的实际物价水平看,CPI这个“菜篮子”中的权重物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回落。
对此效果,李晓超昨日也用统计数据作了佐证。他说:“正是由于我们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得以缓解,进入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出现了比上个月回落的局面。价格快速上涨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正在得到有效化解。”
李晓超司长还指出,随着中央针对价格,特别是猪肉、粮食价格上涨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到位,加之进入第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减弱,短期内物价应该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然而,对于记者关于粮价对物价走势的影响的提问,李晓超没有正面予以驳回。他坦陈,最近农产品包括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又出现了上升,特别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上升,这无异于给未来的物价走势增加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了趋缓,但压力仍然比较大。”他说,这主要是基础并不牢固,特别是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的上升,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因此,“未来我们居民消费价格还存在着一定的压力”。
围绕粮食价格走势的话题,一些官员与学者近来展开过观点上的交锋。其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目前国内粮食库存仍十分充裕,今年夏粮产量达2307亿斤,较去年增长29亿斤。他还认为,粮食丰收有助于保持市场粮食供应。
但银河证券的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持认为,粮食价格可能会成为今年第四季度乃至明年影响物价走势的重要“绊脚石”。据他观察和分析,目前东北部分产粮区已经出现欠收预期,甚至有些地区出现明显减产的迹象。
郭田勇则分析说,从官方今年调控物价的思维方式看,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因此,对于今后物价的走势,调控者确实需要未雨绸缪,防止按下了肉价这个“葫芦”又浮起了粮价这个“瓢”。
专家称再次加息27个基点最合适
“9月份6.2%,前9月4.1%的CPI水平是符合预期的,四季度非常有可能继续平缓走低。”与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的观点颇为相似,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分析说,从总体上说商品还是供大于求,因此,某些个别因素导致未来全面通胀的可能性并不大。
“9月的CPI已经比8月同比升幅下降0.3个百分点,虽然目前从短期食品价格走势来看,预计后期通胀连续加速的可能性较小,且年底会有所回落。”联合证券债券研究员张晶同时认为,出于对资源价格持续高位、公用事业价格、工资上涨压力以及难以遏制的充裕流动性的担忧,居民通胀预期已明显抬升。
郭田勇提出,治理局部性通胀可能比治理全面通胀的难度还要大,因此,为了保持现有调控成效,未来还需要继续保持“以紧缩为主基调”的调控策略。
“现在居民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87%,而前三季度CPI是4.1%,也就是说居民实际利率依然为负。所以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但郭田勇不赞成一些研究人士提出的“年内再加息两次”和“一次性加息54个基点”的观点。他认为,年内再次加息27个基点最合适。一方面,未来物价可能继续回落,小幅加息就能实现抹平利差;另一方面,在物价走势并非十分明朗的背景下,如果央行一次性动作过大,可能会致使其后续调控缺乏腾挪空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和银河证券的左小蕾昨日也预计,货币政策还会继续有一些动作,年内至少再加息一次,“但不能肯定是不是在本月”。
此外,李晓超昨日也直陈,鉴于目前面临的通胀压力依然很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依然严峻,流动性的根源依然存在。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将坚持紧缩的主基调”。
(实习编辑 许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