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患男易性别癖多些宽容让她幸福
天津首位公开接受媒体采访的变性人婴宁原本是个健康英俊的小伙子,却始终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甚至被这种痛苦折磨得几近崩溃。婴宁有着怎样特殊的心理状态?人们又应以何种心态来对待他们?
天津一中心医院心理科的黄质诚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从医学角度来说,婴宁所患的是性别身份识别的障碍,属于性心理障碍的一种,也称作男易性别癖。其行为表现一般是对自身性器官的极端厌恶,有改变性别的强烈愿望,希望以另一种性别生活。男性于青春期前后在心理上认定自己是女性,并经常穿着女式服装,蓄女式发型,抹口红,画眉毛,逼尖嗓音说话,模仿女性姿态,性欲较低,仅有1/3的患者结婚,婚后绝大多数也以离婚收场;女性患者同样从外表打扮到内部感情、习惯爱好,均类似男性。男女易性别癖比例约为6:4。
“易性别癖的人群非常痛苦,也出现过自虐甚至自杀的案例。”黄主任介绍说,易性别癖产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患者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比如有的父母把男孩当女孩打扮、教育,使孩子的性心理被扭曲而导致成年后的男易性别癖。但也有观点认为,男易性别癖或女易性别癖与基因有关,通过医生心理疏导也无法解除痛苦,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只能对其进行变性手术。
“异性别癖不是同性恋,更不是异装癖。”黄主任说,同性恋患者在性伙伴的关系中从自己的生殖器上得到快乐,没有切除外生殖器的要求;但是易性别癖患者与性伙伴的关系,一般是追求心理满足或心身合一。同时,虽然易性别癖也像异装癖一样有穿异性服装、模仿异性打扮的偏好,但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觉得自己就是女性。而异装癖患者则有在穿着异性服装时伴有性兴奋,得到性满足的特点。
据介绍,对易性别癖的人群,医院大都以心理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做变性手术,而像婴宁这样实施过手术的男易性别癖患者,除了不能生育外,仍可以结婚,在一定的社会宽容度下,能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
黄主任呼吁,易性别癖人群大都生活得很痛苦,希望全社会能够理解、同情他们,不要以看怪物的眼神看待他们,应该帮助他们回到正轨,获得正常的生活。
婴宁母亲:不论儿子女儿她都是我的好孩子
昨天,61岁的婴宁妈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感谢大家关心我的孩子,无论儿子还是女儿,她都是我的好孩子,希望大家能帮助她过上她想要的幸福生活。”
婴宁妈妈告诉记者,婴宁出生时又白又胖,很招人喜欢,由于还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当时亲戚朋友都很羡慕她,说等她老了就不愁了,有两个儿子来养老。
“婴宁从小就很乖,也很孝顺。”老人回忆说,婴宁的性格一直很内向,不像哥哥一样淘气,很小就帮家里做家务。冬天买大白菜和蜂窝煤时,也是婴宁一车一车往家里运。
在妈妈眼里,婴宁和其他男孩子一样,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谈恋爱的时候谈恋爱,并在大学毕业后就从家里搬了出去,过起了独立的生活。
“儿子就是要‘放养’的,更何况我家婴宁这么乖的孩子。”但令老人感到意外的是,婴宁结婚一年后就离婚了,虽然婆媳感情很好,但老人还是觉得婚姻大事应该尊重儿子本人的决定,所以虽然伤心,但也没有过多干预。
作为母亲,对婴宁真正开始担心,是她从广播里听到儿子的声音那天开始的。大约一年半以前,有一天妈妈无意间听广播,里面正在讲关于变性人困惑的问题,在主持人介绍希望变性的嘉宾时,婴宁的声音从广播里响起。老人捂着胸口,一再安慰自己说,这个人不是自己的儿子,一定是听错了。
后来,老人给婴宁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婴宁自己想他了,希望他能回家吃饭。“我问他是不是想当女孩子,他看着我,毫不犹豫地说:是的。”没想到儿子回答得那么爽快,婴宁妈妈说,当时她哭了很久,心里埋怨自己没把儿子教好,“妈妈把你生得这么英俊,为什么想要做手术?术后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不是必须要做手术?……”
婴宁紧紧握着妈妈的手,也哭起来,把自己心里的痛苦一股脑倒了出来。老人这才知道原来儿子一直生活得这么痛苦,在此之前她竟一点都不知道。
老人回忆,其实她当时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儿子脱离苦海,另一方面也害怕好端端的儿子就这么没了。
2006年11月,婴宁去上海做手术,本来老人一再要求去照顾他,但被婴宁拒绝了。“婴宁对我说,他怕我哭影响他的情绪,而且医院的护工都很有护理经验,我想想也对,但在家等着的日子太难熬了。”老人说,当时她跑到图书大厦买了很多医学和心理方面的书籍,每天戴着老花镜看,希望能为儿子做些事情。
手术后,婴宁回到了家,看着因为失血过多,连手都没了血色的婴宁,老人心如刀割。“但看到婴宁的笑容,我忽然想明白了。”
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她从心里接受了婴宁变性的事实,如今,她整天都把“闺女”挂在嘴边,还为婴宁买了很多条裙子,虽然知道学美术的婴宁并不很喜欢自己选的衣服,但还是乐此不疲。
“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我的孩子,作为母亲,我的爱不会变!”婴宁的妈妈笑着说。
(责任编辑:耿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