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媒体评论

巨额负债4000亿 满眼将是品牌药

2007-08-01 09:22 来源:三九健康网 

    风险的来临总是很隐蔽,制药工业的“金融风险”同样如此,尤其是背着“药价虚高”黑锅的制药工业更容易被公众忽视和显得不可理解。

  但全国制药企业大规模向全国银行借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4月30日《医联网》消息:为通过强制性的GMP认证,在6年时间内,制药企业在全国银行借贷总额约2000亿至4000亿元,并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进一步提高GMP标准——新的GMP标准修订稿已经完成,新标准不仅侧重强调GMP管理及软件内容,对硬件的标准也有所提高,并有望在2007年下半年出台。
 
  对医药行业而言,2006和2007年可谓是“流年不利”:新医改方案的种种可能政策变化、对药企要求更为苛刻的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等政策环境的变化,正让医药企业普遍性地陷入迷茫。如果再加上巨大债务和医院终端有些颇似“无赖”的拖拖拉拉的付款速度,医药企业进入困境几乎是不可避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行GMP认证的初衷,有两层意味:一是提高我国制药工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这是基于改造大多数企业粗放式生产所提出来的,对保障药品质量有很强的实际意义。这个是可以大张旗鼓去说、去推行、去下文件的。第二个含义则不好说那么清楚,即以GMP认证为契机,推动产业升级,淘汰落后的小企业、重组实力较弱的中型企业,组建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从而使药品市场竞争更加有序、药品质量更有保障。从宏观上看,第二个意图也是好的,也可行,但在实际运做中,由于种种原因,效果非常不明显。但几千家制药企业为了通过GMP认证,大举向银行举债的结果却很明显:即在银行情愿和不情愿的情况下,银行向制药工业放出了至少2000亿元的巨额贷款,并且银行也清楚这笔贷款的质量总体不高,因此也积蓄了不小的“金融风险”。

  制药工业在国家经济总量中一直是个小老弟,这次却累积了一次能给银行业带来一个冲击的能力,实属罕见。

  去年不断出现的药品质量事件,与GMP相关的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GMP认证后,硬件设施是上去了,但生产管理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二是由于GMP认证的银行借贷,企业的成本压力使他们的生产流程变的不再标准。作为药品监管部门,再次出台新的修订标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企业将由此面临更大的压力,以上所列的种种不利因素不仅没有化解,却综合在一起正在形成合力,这种力量正在迅速分化制药工业阵营,制药工业两极分化、大浪淘沙的局面将很快形成并以同样的速度发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将把一大批药企淘汰出局。在短时间内,能留在市场上的必将是那些全国性大型制药企业、区域性龙头企业和有明显产品特色的中型企业。在公众眼中,也将分成全国性大品牌、地方名品牌和特色品牌。

  满眼都是品牌药,不是很久以后的事,这种情况将在短时间内发生,也许是十几年,也许是几年。

  毕竟,现在制药业的变化已经到了一个最为剧烈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