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

医院概况

医院名称: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

医院地区: 北京市房山区

医院性质: 国营

医院类型: 综合医院

医院等级: 二级甲等

联系电话: 010-69314293

联系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南大街151号

特色专科:


简要介绍

特色专科:
详细介绍:

 一、概况
     房山区位于北京的西南郊,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北京人的祖先在这里使用砭石、骨针疗疾,创造了医学文明。在这片古老文明的沃土上,房山区中医医院一批批中医人继承和弘扬着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中医药文化遗产。
     房山区中医医院于1982年3月建立于这片古老而文明的沃土之上,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科研为一体,具有鲜明中医特色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是首都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
     医院以总院为依托建立了五个分院、一个中医流动医院。

     医院总使用建筑面积83408平方米。在岗从业职工1306人。
     二、医院发展战略
     为了实现医院五年发展规划目标,落实医改政策,医院在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坚持规范化管理、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服务措施:
     (一)实施“低价运行”策略。制定一二三医院工作方针即:一个策略:低价运行。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重;二是坚持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三项重点工作:一是重点抓门急诊;二是抓手术科室和各个分院;三是抓宣传工作。低价运行策略其目的在于通过合理检查、合理治疗,遵从中华医学会各个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疗标准和临床路径指南从事诊疗行为,避免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不合理收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贵”这一就医症结。自实施这一策略以来,医院门诊量增加了30%,患者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二)发挥龙头作用,完成党和政府交办的任务。作为中医龙头单位,医院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房山区“争创国家、北京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地区(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和“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任务。并发挥自身中医药特色优势给予基层卫生院、社区站技术指导;给予大安山乡大安山村和水峪村资金、中医下乡诊疗服务帮扶。先后派出中医专家长期出诊霞云岭、张坊卫生院、帮扶大安山乡大安山村和水峪村20万元资金,用于养鸽、种植中草药等产业发展,使对口支援与帮扶工作得到很好落实。
     (三)加强内涵建设,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为了适应新医改、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不断需求,医院积极借智“外脑”科研先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与中国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新医改背景下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应用战略管理的重要技术swot分析方法,对样本机构、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中医医院的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现已完成了《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管理诊断与战略建议》、《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五年发展战略纲要》、《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指南》、《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管理创新与创意策划》、《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指南》和《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研究,医院制度化建设正在前行。
     (四)建立医德医风与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制定了《医德医风考评办法》和《医德医风档案》、建立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长效机制》与廉政风险防范体系、适时推出了《专项打击医药代表入科推销行动计划》,以此遏制损害患者利益。
     三、业务建设情况
     医院设有15个一级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1108张。拥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命名的肝胆泌尿结石和糖尿病重点专科。
     截至到2011年6月底,门急诊量为:352074人次、平均门诊人次费用:224元,比全市同级医院低37.4%、比同类医院低34.8%;出院病人:8294人、平均住院费用:9858元,比全市同级医院低23.3%、比同类医院低8.1%,荣获了北京市人保局、财政局联合颁发的北京市基本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评比二等奖。
     2011年上半年业务收入1.7亿元,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8%。
     (一)中医特色建设。
     1、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在原有的肝胆泌尿结石和糖尿病重点专科基础上建立了中医心内科、康复科和脑病中心。
     2、成立中医流动医院。房山是北京一个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的大区,百余万人口中大多数为农民,地域宽阔、交通不便。针对农民“看病难”及拓展服务市场,医院投入214万元购置并改造了两辆大客车。一辆改装成药房、收费、直报车,配备了常用药品和中草药饮片,并以无线网络开通了农村合作医疗现场直报业务;另一辆改装成医技检验项目车,配备了x光机、心电图、超声诊断和常规化验项目,基本可满足临床辅助诊断需要。
     中医流动医院自建立以来已服务了390个村、诊治3.1万人次、医疗覆盖人群51万、现场直报农合费用135.8万元,为百姓减免诊察等费用155.5万元。
(二)其它业务工作。
     建立了门诊医生工作站,加强了“三基三严”培训,强化了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优化了就诊流程,完善了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实施了在急诊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同时,通知二线值班医生立即到位参加抢救的联动机制。
     四、医院文化建设
文化是灵魂。医院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方式,在增加医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医院活力和竞争力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功能,已收到管理者的普遍关注。
     (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具体要求,医院制定了《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指南》,加强了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和形象体系建设。在两次中医绩效与医院管理年考核中受到表扬。
     (二)举办中医药文化节。2010年9月26日,以房山区人民政府的名义;以“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医精髓、打造特色品牌、倡导科学养生”为主题,举办了北京•房山首届中医药文化节。
     文化节上表彰了20名区域内、通过不同形式评选的“我心目中的好中医”;开展了中医药知识宣教、灯谜和中药标本展示;组织了名老专家献秘方和师带徒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进军营、进家庭的“中医服务七进”工程,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
     (三)立体宣传,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药所具有的简、便、验、廉特点可以得到广泛应用。为使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掌握这一知识和准确应用,医院与媒体合作,利用电视台、广播台、杂志等宣传中医药知识。自办《房山中医》报刊、闭路电视、中医大讲堂等进行健康教育。与公交系统联动开通了服务百姓、流动的宣传中医药知识大篷车,让一条条线路上的一辆辆公交车带着中医药文化传遍房山区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
     (四)成立文化社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成立了摄影协会,举办了摄影知识及技巧讲座、评选了优秀摄影作品,并予以奖励。不同节日自编自导的文艺演出,提升了职工的文化素养。乒乓球、篮球的竞技锻炼了体质,多次的获奖,增加了凝聚力,体现了团队精神。
     五、创新用人机制,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人才匮乏,始终是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为了改变这一不适应发展的情况,医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目前医院高级职称56人,中级职称246人,初级及以下职称846人。
     创新干部任用机制,重点培养与竞争上岗相结合。医院大胆启用品德好、学历高、年轻有为的人员以助理形式进行重点培养,以期达到在全员竞争上岗时脱颖而出,肩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系列人才梯队建设措施,初步形成了医院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六、科研先行、学术争先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研成果的基奠,学术的交流与举办才能掌握和引领时代的方向。为此、医院加强了继续教育,并与中国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医院管理》杂志社合作举办了“首届护理高端论坛”、“护理垂直管理专题研讨”和“职业化技能训练”。与北京市中医协会合作,举办了“北京地区中医医院院长培训班暨座谈会”,探讨了中医专科建设。成功举办了“房山区首届肺栓塞论坛”,得到了大会主席、国际肺血管研究院理事、阜外医院博士生导师程显声的高低赞扬。
     目前、医院参与国家课题研究4项、市级科研2项、市级独立科研立项1项、区级科研立项4项、院级科研立项9项。9人分别获得市、区两级组织部门人才资助。
     为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一方面强化科研和学科带头人建设,制定措施、并给予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在开展中医方剂基础知识培训与竞赛、要求所有西医人员要学中医、懂中医的同时、开展了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交流工程,目的在于使名老中医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思想得到传承。研究生协会,以学术引领医院学科发展。

 

所获荣誉:

暂无相关信息

先进设备:

暂无相关信息

乘车路线:

附近医院:北京潞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