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张强模式”到底触动了什么?

2013-02-05 19:16 来源:三九健康网 

2013年1月7日,是张强医生从公立医院辞职加盟上海沃德后第一天开诊,这对其个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但对于行业来说,应该仅算是一个小小的浪花。但奇怪的是,这么一件小事却吸引了众多行业媒体趋之若鹜,纷纷采访报道,并迅速在行业内引发了关注、造出了一个新的热词——“张强模式”。

那么,“张强模式”到底触动了什么,才会在行业内及舆论上引发这么大的波澜呢?

触动了医生的个人发展及职业理想需求

医联网编辑经过剖析发现,“张强模式”之所以受人瞩目,一方面是跟进媒体反应稍有过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张强模式”的确为体制内医生寻找到一条新的个人发展之路,即离开体制后构建以医生本人为首的医疗服务团队,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从而实现与以往不同的医生工作、收入及发展模式。

不得不说的是,在当前国内医生不能实现自由执业的情况下,这种模式的确对向往自由的体制内医生颇具吸引力。

据张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己介绍,在体制内时,医生身上被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过多,如科研、行政、人事关系等,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临床中为病人服务、实现自己的医疗职业梦想。

依托于体制时,就势必要适应体制内的种种规则,完成除医疗本职工作之外的种种责任和义务。比如科研,在国内,即使评上了正高职称,也不得不忙于应付层层下达的论文指标。“医生是服务于病人,还是服务于SCI?”张强自问自答:“我觉得能真材实料地兼顾两者,是医神。可惜我不是。我更珍惜来自病人的鼓励。”

再比如行政制度,张强回忆自己在公立医院的多年行医生涯中,发现一个医院大概有20多个职能部门,但这些职能部门皆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布置任务而不是提供服务。在这种环境下,医生的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都被许多看病之外的“工作”所占用。有很多本来可以在医疗服务方面有更多建树的医生,就这样被耽误了。

除以上两点外,还有在体制内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是多数医生颇为头疼的问题,如果不会“搞关系”,就会被很多人认为“不合群”、“特立独行”,在体制内会显得格格不入。而“搞关系”却又是最耗费精力的,医生很难抛开这些全身心开展医疗服务。

另外,公立医院的医生团队,利益之间存在竞争和冲突,甚至获取行政职位成为许多医生的人生目标,这样的体系,存在内耗是必然的。

正是在上述的重重困扰之下,公立医院的医生精力被无法避免地分散与消耗,更不用谈及完全自由行医了。

而跳出体制,自行组建医疗服务团队并与医疗机构平台采用非雇佣形式合作的话,则相对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一,你组建的团队是为你的诊疗过程提供服务的,而不是下达任务。

第二,你的论文不再是来自层层交付的任务,而是你个人本身的爱好;而且论文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患者之间的口碑。

第三,只要你的医术真正精湛,你的人事关系只会是你个人特色的一部分,完全不用为之过于费心。

据张强介绍,上海沃德的模式与中国大多数民营医院不同,医院与前来执业的医生之间大多不是“雇佣关系”,而是“签约开业”。医院的角色更像一个专业的服务平台,他为专家提供包括硬件设施、检查、护理、保险等全方位配套工作;医生则心无旁骛地带领自己的团队把某个细分领域做精做强,形成个人品牌。

“在这里,我终于做回一个医生该做的事。”张强如是说。

触动了医生个人的合法收入保障需求

除了自由和职业理想之外,对于收入方面,张强也认为体制外比体制内更有保障。据他介绍,其个人晋升主任医师职称已经七年,也做了十年的血管外科主任。他的病人手术常常排到数月后,在公立三甲医院,一年的合法收入有40万左右。

但中国的绝大部分医生的收入并不高,部分医生为了维持生存,只能靠不当手段。但这样做,一方面虽然提高了收入,但见不得光。另外一方面也是违法、违背医德的,钱拿的很不安心。

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本就严重的医患关系。

但跳出体制之后,这个问题就不会存在了,因为你的收入都是光明正大的。你的医术也决定了你的收入,我目前在上海沃德的“静脉曲张当日手术”每例价格定为两万两千元人民币;但与公立医院不同的是,这两万二的“手术费”包含了所有与手术相关的费用。然后通过与医院签署的合约进行分配,这部分收入来的光明,自己拿的也理直气壮。

而医术和能力有多强,就能获得多高的收入和回报,想必是无数医生的梦想……“张强模式”无疑会成为他们的榜样。

触动了医生个人的从业尊严需求

除了自由和收入外,张强还认为离开体制后,个人从医更有尊严了。

早在去年9月,张强就在微博上谈到“医生的尊严”这个话题了。首要的一条就提出“靠自己技术和劳动所获得的公开合法的收入,养活家人、为国纳税”;同时,“不做不该做的检查,不开不该用的药”,以及“让你的病人有尊严”。

而张强认为这些在目前的公立医院体制内却很难做到。“现在的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太多,定价又太低,政府财政包不下来,只能给出‘以药养医’的下策。”

据张强介绍,在公立医院有一个悖论:越是贫穷的病人,花的医疗总费用会比经济条件好的人更高。因为在病情的早期,贫困的病人因为经济问题会拖延治疗,也容易被不良医疗机构上当受骗。而低价格的医疗,会降低医疗质量,造成一些并发症。处理并发症的费用,有些时候会超过他的预想。

另外,医生劳动力价格上升不代表总体费用的上升。因为作为医生,其劳动价值得到认可,其可能更多的站在病人角度看待病情,以更合适的方式来治疗,如果几元的挂号费,医院会亏损,就从其他渠道弥补如以药养医,器械检查等。

而这样的实际情况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医生是只想挣钱,医德荡然无存,其开的处方都是有回扣的。在这样的思维影响下,医生的从业尊严无从谈起。

但是当跳出体制外之后,你的收入和你的医术水平直接挂钩,如果想提升收入,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让更多的患者认可你。同时,在不用通过“以药养医”模式挣钱之后,医生在获取充足的诊疗费用后,会更加偏重考虑如何进行最合理、最优化的诊疗方案,让患者尽快结束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张强个人从公立医院辞职加盟上海沃德才会引发业内如此强烈的反应,而媒体对其的关注虽然有点过度,但也不是那么的不能理解。

链接:张强其人

张强,Dr.Smile(Smile医生),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特需医疗专家。上海沃德国际医疗专家。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9年参加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工作,1992年创立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1997年~1998年美国Loma Lind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通过血管外科Fellowship培养。2000年被聘为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赴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多国作技术交流。《临床血管外科学》、《现代周围血管外科手术学》编委,在《Asian Journal of Surgery》、《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中华外科杂志》特约评审专家。自行设计的医疗器械获两项国家专利。多项血管微创技术填补亚洲和国内血管外科的空白。2002年被聘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2004年创办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血管外科专科---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浙江省血管外科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被特聘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2008年兼任东方健康管理部主任。2009年兼任上海东方医院管理公司总经理。已为上万例血管疾病患者解除痛苦。多次被评为“市十佳医卫青年”,被授予“五四青年奖章”及“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

爱画画、会武功的张强医生是医疗界的微博名人,他在新浪微博上拥有粉丝3万余名,在Vlook视频微博上拥有20万名粉丝。

“2013年,我将离开体制执业,为中国善良优秀的医生们寻找一条新路。”2012年12月9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在新浪微博上公布的这条消息在医疗界激起了强烈反响。几个小时里,他的这条微博已被转载一千多次。

张强在这条微博中还表示,“离开体制,意味着放弃事业单位的编制,放弃约40万的合法年收入,离开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团队和同事,经受传统偏见带来的市场和行业挑战。但这一切都会值得,因为于国、于民、于医,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我,则是重新探索自我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