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蔚海:积极通过各种影像手段完善缺血性卒中血管检查

2012-07-01 11:23 来源:三九健康网 

北京协和医院的徐蔚海教授在6月29日召开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就目前临床中可以用到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在筛查颈动脉、颅内动脉和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采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徐蔚海教授

他介绍目前临床中经常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分别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经食管心脏超声(TEE),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几种,并对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主要探测部位为颈、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其诊断价值在于能够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能够通过观察纤维帽的完整性、溃疡、回声等,初步识别易损斑块。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具有无创、廉价的显著优点,但其准确性依赖于操作者的水平。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主要探测部位为颅、内外动脉,其诊断价值在于能够发现大于50%的动脉狭窄或闭塞,通过发现微栓子信号来判断不稳定斑块和A-A栓塞的存在。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相比,TCD操作更为简便,且同样无创,但患者颞窗穿透力会影响数据采集。

徐蔚海教授说,微栓子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TCD技术,它被认为是目前唯一活体观察栓子的手段,现在也已在治疗实验中用于评价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疗效。

经食管心脏超声(TEE):是将探头置入食管内,从心脏的后方向前近距离探查其深部结构的方法,是探测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其优点在于避免了胸壁、肺内气体等因素的干扰,图像能够更清晰的呈现出来,但因其探头置入食管内的操作方式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

CT血管成像(CTA):主要探测部位与TCD相同,其诊断价值在于能够评估官腔狭窄程度,了解斑块性质,比如钙化、溃疡等。CTA具有无创、立体、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的显著优势,但存在分辨率相对较低,显示细小血管不甚清晰的缺点。

核磁共振成(MRA):可判断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共有三种成像方法,包括应用广泛,利用血液流入增强效应,不使用对比剂成像的时间飞跃法(TOF-MRA);通过静脉内注射对比剂获得血管成像,主要用于颈动脉检查的增强MRA(CE-MRA)以及用于评价斑块负荷及稳定性的高分辨MRI(HR-MRI)。高分辨核磁(High-resolution MRI)在评价官腔内径、官腔外径、斑块形态,以及斑块的成分方面与组织学符合度很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血管狭窄诊断的金标准。与CTA和MRA相比,它可以动态观察颅内、颅外侧枝循环,对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DSA是进一步外科干预和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但因其有创性的检查手段,限制了它作为一线诊断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此外,徐蔚海教授就如何更好的利用血管影像学检查筛查颈动脉、颅内动脉、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给出了如下建议: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影像学筛查:

所有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都应接受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查,医学专业人员可以以颈动脉彩超作为筛查工具,以CTA、CE-MRA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做出诊断,以HR-MRI对斑块成分做出评价,在无创影像不能确诊或有有创治疗指征时可以考虑DSA。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开展TDD微栓子监测。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影像学筛查:

所有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都应接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查,医学专业人员可以通过TCD手段筛查出颅内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通过MRA和CTA对颅内动脉狭窄做出评估分析,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TCD微栓子监测。需要强调的是,DSA一般不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线诊断工具,只在无创性影像不能确诊或实行有创性治疗的患者适用。

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影像学筛查:

隐源性卒中/TIA患者要常规行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目前临床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手段为经胸壁超声和TEE,此外,CTA和MRI也可用于诊断。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TCD微栓子监测。

最后,徐蔚海教授说,缺血性卒中按病因分型,可以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小动脉闭塞性、其他病因引起的卒中和病因不明型卒中,大家应积极通过各种影像手段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完善血管检查。

(责任编辑:王辉)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