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心理百态

调查显示八成父母忽视孩子心理问题

2007-08-09 18:19 来源:三九健康网 

  下班回家忙着做饭,孩子却吵着要人陪,此时大多数家长都会随口说一句“你自己玩”,但这对孩子来说犹如“心理虐待”。昨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布对本市737名中学生进行的《上海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知晓调查》,调查显示:在选择最愿意倾诉的对象中,“父母”得票最少,而父母给孩子的压力也最大,“心理虐待”时时存在。

母亲看日记女儿“不想活了”

  一名才13岁的初中女生想寻死,原因是母亲偷看了她的日记。日记里女孩描写高年级一男生“很酷”,母亲认为她早恋。于是,女儿认为母亲“心理虐待”,她“不想活了”。
  著名儿童心理专家、市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说,孩子的“精神食粮”需求是最丰富的,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给予满足,当他们满心期望时,一句“你自己玩”或者用“早恋”帽子封杀,对孩子就犹如“心理虐待”。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孩子的心理需求,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力量不到三成;在愿意找人倾诉的学生中,初中生最愿意选择倾诉的对象分别是朋友、社会工作者、心理辅导员,父母亲排在之后;高中生选择倾诉对象的顺序是社会工作者、心理辅导员、朋友,然后才是父母亲。

  “原因是家长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杜亚松教授说,“尽管青春期的孩子有些心理逆反,但交流、理解和爱,比物质的满足更宝贵。”

孩子有心病八成父母感到羞耻

  孩子感冒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急着求医问药,可孩子“心灵感冒”了,竟有八成的父母对此感到羞耻,不愿带孩子看病。杜亚松教授介绍,发现孩子有对抗举动或沉默表现,许多家长第一反应竟是“不能让别人知道”,还有的认为“是脑子的问题,治也没用”。许多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期,正是因为家长怕“丢面子”。“事实上,多数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得到有效矫正;即使严重的心理问题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学生反感娱乐节目炒作心理问题

  中学生都喜欢看娱乐节目,但他们却反感娱乐节目炒作心理问题。在调查了解中,中学生普遍谈到,有些娱乐节目以情感故事为切入点,却以暴露别人的“心理隐私”为卖点,这很“不道德”。

  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认为,学生反感娱乐节目炒作心理问题,是因为一些拿心理咨询做“噱头”的节目并不科学、严谨,对于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并未起到好的作用。专家们认为,目前“流行”的“心理访谈”节目在给大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把“心理学”娱乐了一把。心理咨询首先应保护咨询者,不可以让他们轻易暴露在公众面前。
  “以抑郁症为例,只有当抑郁的状态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才能算疾病;但现在,有些节目动辄就把白领的问题归咎于心理问题,动不动就说白领陷入‘某某症’,这使得许多原本健康的人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不必要的忧虑。”

  专家们认为,传媒所发布的信息,都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潜在影响,所以必须慎用心理学专家和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