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身器材安上保险栓

2007-08-01 21:18 来源:三九健康网 

    事件:2006年12月22日,青海省西宁市市民赵先生的小孩在中心广场玩漫步机时,从残损的脚踏板上掉下来,扭伤了脚踝骨。赵先生说,原本健身的器材,怎么就成了伤人的东西!

  2006年8月30日,青岛某小区广场上的公共健身器材“大转盘”掉了下来,一名正在晨练的男青年被当场砸倒,鲜血流了一地。

  追踪:记者近日在某地的中心广场看到,漫步机的轴承脱落,脚踏板没了踪影;双杠弯曲,转体训练器只剩下孤零零的柱子……6套健身器材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一名当地市民说,自从有了这些器械,住在附近的居民就常来这里健身。可现在由于缺乏维修和保养,有的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有的存在安全隐患。一名经常在此锻炼的老人气愤地说:“每天清晨我都会和老伴到这里晨练,这两个漫步机可以同时并排使用,又非常舒适,是我们老两口最喜欢的健身器材,但不久前却不见了一条‘腿’。”

  记者在北京某小区的一个全民健身路径旁也看到,扭腰器上半部分的把手不见了,只剩下底部的转盘。几位市民坐在转盘上说,这个器材早就不能用了,居民干脆就把它当板凳。一位老人家告诉记者说:“有了这些健身器后,大家健身挺方便的。但时间一长,有些器材就不能用了。现在,不见有人来修,挺可惜的,也不安全。”

  点评:走出家门便可健身,乃居民一大乐事。可是,若要老人、小孩在“缺胳膊少腿”的健身器材上运动,结果会如何?不是达不到锻炼效果,就是可能会受到意外伤害。

  近年来,遍布全国的健身路径为老百姓带来了真真正正的实惠,为百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条件,“在家门口健身”不再是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健身器材遭损坏及日常维护难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健身器材如此“短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市民操作方法不当造成的。据介绍,健身器材必须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但一些市民却无视这一规定,一个人用的健身器材却要两个人一起用,小孩用的健身器材大人也用,这无疑对器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另外,硬件设施建成后维护力度不够,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涉及资金、人员等诸多原因,社区对于直接管理维护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在加强居民爱护健身器材方面做工作。虽然不少器材生产企业提供了维修热线,但这只是事后的弥补措施。再次,健身器材都是专业生产企业生产,往往一个配件的损耗都需要一个周期,给健身器材及时维修带来较大困难。

  这样看来,这“板子”单纯地打在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的身上都似乎不太合适。可是,让百姓安全地健身,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那么,要为健身器材安上“保险栓”,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主管部门是否能继续加强与各物管单位、企业、镇(街道)等受赠方的联系,加强有效监管,明确规定双方职责范围,以便及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受赠单位是否能切实履行职责,承担起日常管理维护的责任,以免健身器材由“小病”酿成“大病”?健身器材的使用者,当然也是每个受益者,是否也能从心底里爱护我们的器材,让他们更“长寿”些,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些?